项文曜还想说些什么,于谦却是抬手制止了他。

  于谦怔怔望着这个自己悉心栽培的下属,心中也是不忍起来。

  只是事关大是大非,于谦也是只能狠下心肠。

  “好了,你不必多说了。”

  “我并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于谦,也不在乎龙椅上坐着的是谁。”

  “我今日主战,不过只是因为如今还不到言和之时。”

  “若是将来时机成熟,我自然希望可以边关无战事,百姓得以享受太平。”

  “若是真的可以让天下不再受战火之苦,就算太上皇回来,我亦也无不可。”

  于谦扫了一眼项文曜,斩钉截铁的开口。

  “我的话,你自己回去好好反省一下。”

  “若是还想我认你这个学生,还想再追随我左右,那么今后就不要再让我听到今天这种话!”

  说完后,于谦就是拂袖抽身而去。

  项文曜望着他渐渐远去的背影,嘴角溢出一丝苦笑。

  摇了摇头,项文曜低声叹息。

  “于公,我追名逐利不假,然而为国担忧也是真的。”

  “要是太上皇回来了,说不得你我往日所作所为,好不容易才有的今日所得,就会有朝一日半途而废。”

  “于公,我怕啊!”

  项文曜说这两句话的时候,声音微不可闻。

  也不知道他是想说给于谦听,还是想说给他自己听?

  ……

  于谦心中积郁,他回头望了一眼长安门内的红墙黄瓦,心中更是黯然神伤。

  驻足良久后,他又才挪动了步子,认准兵部的方向,一步一步坚定的走了过去。

  ……

  朱祁锐知道他皇兄不愿意迎回太上皇,所以在听闻徐贵上书后,也只是一笑了之。

  果不其然,徐贵的奏章送到京师过后,就如同石入大海,并没有激起什么浪花出来。

  朱祁钰对于此事,一副绝口不提的样子。

  而司礼监和内阁,也都是识趣的没有再转发和回复。

  ……

  在接下来的两个月里,朱祁锐和郭登一心扑到军务之上。

  经过一番整训,大同周围战况越发好转。

  瓦刺几次入塞,都被明军给揍了回去。

  随着一场场苦仗、硬仗打下来,大同明军的战斗力也逐渐恢复和增强。

  随着一座座碉堡、营寨修起来,大同重镇的防线也逐渐得以完善。

  不过才两个月的时间,直面瓦剌的重镇大同,已然有了焕然一新之势。

  ……

  “朕弟,果然没有辜负朕的期许。他和郭登在大同,干的不错!”

  远在京师天子朱祁钰,在看了大同军报后,心中也是十分高兴。

  “邺王殿下,还是有几分本事的。”

  “不过在奴婢看来,陛下您慧眼识人,那才是更值得称道之处!”

  一旁的大太监王诚,丝毫不放过任何一个拍马屁机会。

  “就你说话好听!”

  朱祁钰闻言后,对着王诚就是一笑。

  不过虽然开心,然而朱祁钰心中也是忐忑不安。

  只是因为群臣劝谏迎回太上皇朱祁镇的奏折,在京师攻防一战后就没有停止过。

  他也不知这样的好日子,还能过到什么时候?

  如今的朱祁钰,已经做了大半年的皇帝。

  食髓知味,他早已尝到了权倾天下的乐趣。

  要是真的哪一天退无可退,在接了他皇兄回来过后,只怕这眼前的一切也难办了。

  ……

  一日有事,朱祁锐前往总兵府寻找郭登。

  进到总兵府中,朱祁锐的耳中,就传入了阵阵读书声。

  “世人都说郭总兵乃是我朝文人中最能打仗的,又是武将中学识最渊博的。”

  “今日一听这郎朗书声,孤方知世人所言不虚!”

  推开书房门后,朱祁锐对着郭登就是一阵猛夸。

  “哈哈哈……”

  “殿下如此夸奖,郭登也是愧不敢当!”

  郭登嘴上虽然谦虚,可是他的话里话外都是流露出一种骄傲神色。

  “不知郭总兵,今日拜读的是哪位大贤巨作?”

  朱祁锐也不拿自己当外人,他一屁股就坐在了黄花梨太师椅上。

  郭登没有说话回答,只是一抬手,将书封亮给了朱祁锐。

  朱祁锐定眼一看,郭登手中乃是一本《资治通鉴》。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孤在读这《资治通鉴》,最向往的就是唐之开元盛世。”

  郭登一声叹息。

  “唐朝文治武功,当为华夏巅峰。”

  “只可惜唐玄宗前后不一,导致华夏沉沦。”

  “唐玄宗用姚崇、宋璟而成盛世,用李林甫、杨国忠而致大乱。”

  “虽然后来唐朝也有几位帝王励精图治,但是却积重难返。”

  见到郭登中了“圈套”,朱祁锐也就不放过这一个机会了。

  “郭总兵果然是明史之人,孤这里倒是有一事想请教,还请郭总兵帮着解惑。”

  “郭总兵,你说唐肃宗灵武即位,是该,还是不该?”

  郭登神色突然一怔,他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

  如果以史家眼光,来看唐肃宗李亨的灵武即位该是不该,自然应当慢慢分析。

  只是朱祁锐此刻突然发问,却也难倒了郭登。

  大明最近的情况,不但和两宋交替时候相同,也是和安史之乱有些相似。

  朱祁锐抛出这个问题,可是十分敏感,自然容不得郭登独出心裁辩论。

  郭登沉吟良久,才缓缓开口。

  “唐玄宗因为宠幸奸佞之臣,这才导致安史之乱,迁移御辇入蜀。”

  “蜀地虽然号称天府之国,然而毕竟偏居西南。”

  “玄宗在蜀地,四周群山围绕,号令难达中原。”

  “若不是有了肃宗在灵武登基,背靠朔方西军,收拢郭子仪、李光弼等名将,然后步步为营,徐徐图之。”

  “长安、洛阳两京,安能被收复,唐室又怎能再次复兴?”

  郭登虽然没有直接回答,不过他的话也是说得十分浅显易懂。

  “依照郭总兵你这么一说,玄宗便是唐室由治变乱的罪人,肃宗便是再造社稷的圣明之君?”

  朱祁锐坐直了身子。

  郭登回答:“若无玄宗,唐室何以变乱?若无肃宗,唐室何以复兴?”

  “郭某虽然不敢指责玄宗明是无道昏君,然而肃宗确实再造唐室之君!”

  朱祁锐安然一笑。

  “如此说来,肃宗回到长安之后,不还位于玄宗,也是理所当然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宝书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我藩王不用造反当皇帝,大明,我藩王不用造反当皇帝最新章节,大明,我藩王不用造反当皇帝 宝书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宝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