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温体仁的表现,朱由校甚是满意。

  这做官还得看老温,咱瞌睡他就递枕头,咱肚子叫他就端上窝窝头。

  难怪人家能在崇祯在位十七年换了十九位首辅、五十位阁臣的情况下,还能当了八年的首辅大臣。

  “温阁老之言,深合朕意。”

  “即日起每年十月一日定为国庆节,休沐三天,全国欢度国庆。以此写入大明律。”

  众臣大喜高呼:“陛下神明圣德!”

  于是,国庆节就这样诞生了。

  从此又多了三天休沐日,官员们无不欢喜。

  京城内到处披红挂彩,商贩云集,官员带着家属出游购物,好不热闹。

  官员有的玩,商贩有钱赚,尤其是青楼酒馆每至傍晚人满为患,只是东华楼出了花柳后生意寡淡不少,不过花船却依旧红火。

  休沐三日,第三天正好是朝日,罢朝。

  直到十月初六再次朝会,朱由校才正式上班。

  满打满算起来也有五天假期了。

  在此期间除了看望皇后和太子,又去淑妃那儿看了小妍妍,顺便也光顾了延禧宫。

  当然大部分时间还是好好梳理了一番大明朝如今的发展问题。

  十月初六,众臣上朝行礼已毕。

  工部尚书吴淳夫捧着个折子上前奏报。

  “陛下今有延绥巡抚张九德、宁夏巡抚 李从心,联名具表上奏!”

  朱由校对此二人并没有太大印象。

  实在是大明人才太多了,六部加上诸少卿等京官就一大堆,外放的巡抚少说也得三四十。

  大多数人他连一句话都没说过,除非名头非常响亮的人,不然还真没有什么印象。

  此时闻言,他看了看都察院左都御史房壮丽等人,又看看吴淳夫,不由眉头微皱。

  “地方巡抚上书,不经都察院之手上奏,怎么由你工部出头?”

  房壮丽闻言当前出班解释:“回禀陛下,都察院已审查过了此奏表,因事涉运河开凿之事,所以臣等认为应先转交工部商讨,并由其转奏陛下更为适宜 。”

  “哦?”朱由校有些好奇看向吴淳夫:“‘引瀚入陕’工程,之前朝议不是已经议定暂且搁置了吗?他二人还有何话说?”

  吴淳夫赶忙道:“回陛下,他二人所说之事可以说与‘引瀚入陕’有关,但有不相关。”

  温体仁闻言斥道:“吴淳夫和陛下说话少卖关子,直接说事!”

  吴淳夫连忙点头称是,开始说到:“回陛下,因‘引瀚入陕’工程的搁置,李从心和张九德二人提出了解决山陕两地旱情的新方案。”

  朱由校:“哦!这新方案不是你们工部提出,却由两个地方巡抚提出,还真是难得。”

  温体仁闻言便知他对此二人并不了解,当即上前轻声道:“陛下,这李从心,号介石,山西马邑人氏。曾任九江提督,总理河道,颇有政绩。”

  “张九德,字成仲,乃浙江慈溪人。曾在宁夏灵州按察使,曾修筑灵州河堤、秦渠长湃、汉渠芦洞等,治理黄河功绩卓着。”

  “此二人不仅对河渠水利之事颇为精通,彼此关系也很密切。”

  “张九德晋升宁夏巡抚,李从心亦有推荐之功。”

  “若是关于运河之事,此二人联名具表倒是可以理解的。”

  朱由校闻言不由睁大眼睛看向温体仁。

  这老头真他娘的是个宝贝!

  不仅全国政事要务他都一清二楚,就连这些官员的出身政绩全都了然于心,当真是行走的大明百科全书,活该他当首辅!

  不过,温体仁也有不知道的事情,那就是如果朱由校没有死而复生,那么历史上在两年前,吴淳夫和郭允厚的尚书位置就是这二人的。

  不管怎么说,既然这两位都是水利工程的大拿,那朱由校还真的要端正起心态,好好听听他们都说了些什么。

  “吴爱卿,你说说看他二人有何办法可解陕西缺水之忧?”

  在众人的关注下,吴淳夫有些兴奋地朗声道:“陛下,张九德、李从心二人提出开凿河渠‘引汉济渭’!”

  “他们建议从汉江开渠穿过秦岭,南水北调至渭河流域,以长江之水充济黄河,这就是所谓的‘引汉济渭’”

  虽然众臣之前已经听过了“引瀚入陕”和开炸喜马拉雅山这样的大工程,但听到‘引汉济渭’的计划,还是小小地震惊了一下。

  郭允厚开口道:“陛下!秦岭巍巍,若要凿河而过,怕得有近两百里隧洞,工程难度旷古未有!”

  还没得朱由校答话,徐光启已经抢道:“郭大人莫非忘了之前陛下还御准将喜马拉雅山炸出一个长四五百里的深坑?”

  “与此相比,这引汉济渭工程量怕是还要少一些。”

  房壮丽也插口道:“但这些都是太过耗费民力,所以陛下才将这些工程搁置,不是吗?”

  吴淳夫立马给徐光启帮腔道:“房大人,这俩个工程可没法比!引汉济渭的工程就在陕西本地,吃穿用度皆由朝廷出钱,当地百姓供应。”

  “如此无论是开渠挖河,还是百姓供应衣食等物,那都是为当地百姓提供了许多就业机会,一举两得!”

  郭允厚道:“诶,吴大人,朝廷出钱这个,咱们可得说清楚。这可是你们工部接的活,这钱可得你们工部来出!”

  吴淳夫闻言顿时瞪着向郭允厚。

  “郭允厚,你不要太抠了!搞清楚,这引汉济渭乃是国家大计!是解决陕西境内农物灌溉和百姓用水的最好长期有效的方法!”

  “这钱你们户部要是不出的话,今后陕西的税就让我工部收吧!”

  郭允厚:“你这岂有此理,你工部收什么税.......”

  朝堂上就此事,意见不一,争论不休。

  “都别吵了!”

  朱由校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安静下来。

  他看向一众大臣缓缓道:“引汉入渭当真是解决山西缺水的长久之计,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户部该当出这份钱!”

  “另外,现在引汉济渭只是提出了一个想法而已,开凿河渠之事并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

  “开河路线如何设计,当中会遇到哪些阻碍,需要什么方法来解决等等问题,前期都要经过充分的勘探论证之后,才会形成正确合理的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确定之后才开始准备工作,再到正式动工开凿的时候,已经是许久之后了。”

  “此时你们在朝堂上争论无益。”

  “吴淳夫。”

  吴淳夫:“臣在!”

  朱由校:“你工部尽快安排人手赴陕西与两位巡抚确认具体线路,然后开始勘探路线可行性。”

  吴淳夫:“臣遵旨!”

  朱由校:“此事暂议到此吧。”

  众臣见状齐赞:“陛下圣明!”

  又有吏部尚书王永光驱步上前。

  “陛下, 臣有本奏!”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宝书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坦克堵门你跟我说大明万岁,大明:坦克堵门你跟我说大明万岁最新章节,大明:坦克堵门你跟我说大明万岁 宝书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宝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