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朱祁镇在诏狱中的一番怒斥与深思,

  北方的大地上悄然掀起了一股不同寻常的风暴。

  那些因战乱与天灾受损严重的城池,

  其残破的城墙原本无人问津,

  却在一夜之间被一家名为“华夏建筑商号”的神秘组织接手。

  并迅速展开了修缮工作,其效率之高、质量之优,令朝野上下议论纷纷。

  【京师,工部衙门】

  工部尚书江渊正襟危坐于案前,眉头紧锁,手中把玩着一枚精致的玉佩,

  那是他昨日深夜从一位神秘访客手中接过的。

  来访者言辞隐晦,只道是受人之托。

  要工部暗中支持“华夏建筑商号”,

  并承诺此事若成,将有大笔银两作为酬谢。

  江渊虽心存疑虑,但考虑到北方城池的重建迫在眉睫,

  且国库空虚,难以支撑大规模修缮,便默许了此事。

  【应天府,知府衙门】

  知府赵文远听闻“华夏建筑商号”之事,心中五味杂陈。

  他召集了应天府内几位德高望重的士绅与官员,围坐于议事厅中。

  “诸位,这‘华夏建筑商号’横空出世,背后竟有工部的影子,你们如何看待此事?”赵文远率先开口,目光扫过众人。

  “知府大人,此事颇为蹊跷。”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臣王翰林沉声道,“工部历来掌管国家工程建设,如今却暗中扶持商号,怕是其中另有隐情。”

  “不错,且不说这商号的资金来源何处,单凭其能在短时间内调动如此庞大的人力物力,便非寻常商贾所能为。”另一名年轻官员刘子昂补充道。

  “我担忧的是,这背后是否有朝中某位权臣的影子,借修缮之名,行中饱私囊之实。”赵文远轻叹一声,忧虑之情溢于言表。

  【北方某城,城墙修缮现场】

  “华夏建筑商号”的工匠们正忙碌着,他们使用的材料质地优良,

  技艺精湛,引得过往百姓纷纷驻足观看,赞叹不已。

  然而,在这繁荣景象的背后,却有人悄悄议论着商号背后的势力。

  “听说了吗?这商号的东家,跟京城的某位大人物关系匪浅。”一位衣衫褴褛的老工匠低声对身旁的同伴说道。

  “哦?是哪位大人物?竟有如此手笔。”同伴好奇地问道。

  “嘘!小声点,别让外人听见。听说跟那位被软禁的皇帝陛下有关。”老工匠神秘兮兮地压低了声音。

  【京师,紫禁城】

  朱祁镇在得知“华夏建筑商号”的进展后,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微笑。

  他深知,在皇权暂时无法触及的南方,自己必须另辟蹊径,以巩固自己的地位。

  而“华夏建筑商号”便是他布下的一枚重要棋子,

  不仅解决了北方城池的修缮问题,

  还暗中为他积累了一笔可观的财富。

  “金英,传令下去,让‘华夏建筑商号’继续扩大规模,将业务延伸至更多的北方城池。”朱祁镇对身旁的太监金英吩咐道。

  金英领命而去,心中却暗自嘀咕:

  “主子爷这招真是高明,既赚了银子,又得了民心,还顺带试探了朝中那些个不老实的家伙。”

  如此,朱祁镇在北方的布局悄然展开,

  而这一切的幕后推手,却是一个看似与朝廷无甚关联的“华夏建筑商号”。

  在这场权力的游戏中

  朱祁镇正一步步地将自己的意志渗透到每一个角落,

  为将来的复辟之路铺就坚实的基石。

  随着北方城池的残垣断壁在“华夏建筑商号”的精心雕琢下逐渐焕发生机。

  一股前所未有的经济暗流在帝国的北疆悄然涌动。

  朱祁镇,这位心怀天下的皇帝,其智谋与远见在此刻展现得淋漓尽致。

  【京师,内库】

  朱祁镇站在内库的密室之中,望着堆积如山的金银珠宝与账册,眼中闪烁着满意的光芒。

  这些,都是“华夏建筑商号”带来的直接成果。

  他不仅巧妙地利用了工部的名义作为掩护,

  更通过一系列复杂的财务操作,使得朝廷下拨的修缮款项在流经商号之手时,

  绝大部分悄然流入了他的私人金库。

  “金英,汇报一下目前的收益情况。”

  朱祁镇的声音沉稳而有力,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威严。

  金英恭敬地递上一份精心整理的账册,

  详细列出了每一笔修缮款项的流入与支出,

  以及最终归于内库的利润比例。

  他轻声汇报:“陛下,自‘华夏建筑商号’成立以来,已累计接收修缮款项数百万两白银,扣除材料、人工等必要开支,净利润已高达百分之七十。目前,内库已充盈,足以支撑陛下未来之所需。”

  朱祁镇闻言,嘴角不禁上扬,这份成果远超他的预期。

  百分之七十的利润,意味着他不仅解决了北方城池的燃眉之急,

  还为自己以后大刀阔斧的改革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他深知,金钱虽非万能,但在这权力斗争的旋涡中,却是不可或缺的润滑剂。

  【北方城池,修缮现场】

  与此同时,北方的各个城池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

  在“华夏建筑商号”的高效运作下,

  一座座破败的城墙被重新筑起,街道被拓宽,民居得以重建。

  百姓们亲眼目睹了这一切,心中充满了感激与希望。

  他们或许不知这背后的真正推手,

  但那份对重建家园的渴望与对未来的憧憬,

  却如同春风一般,吹遍了这片饱受战争与天灾摧残的土地。

  【京师,朝堂之上】

  然而,朝堂之上,对于“华夏建筑商号”的议论却从未停歇。

  一些官员开始察觉到其中的不寻常之处,

  纷纷上书质疑其资金来源与利润去向。

  但朱祁镇早已布下重重迷雾,利用自己在朝中的残余势力与影响力,将这些质疑一一化解。

  他深知,只要自己不露出破绽,便无人能够撼动他的布局。

  【紫禁城,深夜密谈】

  夜深人静之时,朱祁镇秘密召见了几位心腹大臣。

  这些大臣皆是他在位时的心腹旧将,对他忠心耿耿。

  在烛火摇曳的密室中,朱祁镇向他们敞开了心扉,

  讲述了自己布局“华夏建筑商号”的初衷与目的。

  “朕虽身处困境,但心系天下。北方城池的重建,不仅是百姓之需,更是朕大业的基石。‘华夏建筑商号’便是朕手中的一把利剑,它不仅为朕带来了可观的财富,更为朕赢得了民心与声望。”

  朱祁镇的声音坚定而有力,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自信与决心。

  大臣们闻言,无不动容。

  他们深知朱祁镇的才华与智慧,

  更明白他此刻的处境与不易。

  于是,他们纷纷表示愿意继续效忠朱祁镇,助他完成复辟大业。

  随着北方城池的修缮工作逐渐接近尾声,

  “华夏建筑商号”的名声也愈发响亮。

  它不仅成为了北方百姓心中的英雄,

  更在无形中为朱祁镇积累了庞大的声望与财富。

  而朱祁镇本人,则在这场权力的游戏中步步为营,

  逐渐将自己的意志渗透到帝国的每一个角落。

  他深知,复兴虽长且艰,

  但只要自己心中有光、手中有剑,

  便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而他手中的“华夏建筑商号”,

  正是那把助他披荆斩棘、开创未来的利剑。

  ............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宝书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开局驴车漂移,吓坏百官!,大明:开局驴车漂移,吓坏百官!最新章节,大明:开局驴车漂移,吓坏百官! 宝书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宝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