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

  奉天殿上,

  群臣上早朝。

  老朱心情愉悦,感觉大明朝站稳脚跟了,下一步就可以北伐,彻底打垮北元,解除边患。

  但最近事情太多了,大多数朝臣都不敢说话。

  老朱说了一会儿,就想散朝。

  这时,

  都察院一个副都御史忽然出列:

  “皇上,臣有重大案件上奏。”

  哦?

  “拿来。”

  太监送过来,是一叠完整的案卷。上面还有刘伯温亲自阅看的签押。上面写着:

  【御史张文德收民间士子状告楚王殴死王府主簿 民告御状被劫案】

  楚王打死人?

  老朱只看了一眼,准备把案子扔给宗人府,但忽然瞥了一眼,看到“民告御状被劫”几个字。

  啪的一声!

  他猛拍桌子。

  “反了吗?”

  啊?

  群臣已经好一阵子没见老朱发飙了,这一下噤若寒蝉。

  大明朝的都察院办案,相对独立一些,因此汪广洋、李善长都还不知道,这时太监送过来,两人稍稍翻了一下,瞬间面面相觑。

  汪广洋一下子就怔住了——

  怎么有点怪啊?

  这么详细的证据,怎么可能在楚王的眼皮子底下拿到的?

  他毕竟是办过无数案子的人,深知要做好这样一个人证物证齐全的案卷,要很大的力气。尤其是告御状的那个人的口供,又怎么可能搞得到?

  李善长也是一个心思——

  楚王那点脾气,谁不知道?打死王府主簿,一般按照宗人府的条例就行了,根本不需要在朝堂上告发。

  那个副都御史之所以告发,是因为有人送到督察院了,他不得不在朝堂上告藩王。如此一来,连刘伯温都只能签押办理。

  但问题是,李善长一下就看出了事情的诡异——

  是谁?

  有那么大本事,竟然能在楚王和武昌知府的眼皮子底下,把楚王犯罪的证据收集齐全?但事情既然已经摆在台面上,两人作为宰相,也只能附和。

  李善长当即说:“上位,告御状被拦截,非同小可,臣以为可以派朝廷大员下去巡视办理?”

  他的意思,还是想派一个心腹下去,到时候保一保楚王,也好有个交情。

  汪广洋却说:

  “皇上,案件涉及皇家,臣以为,皇上自派锦衣卫去查即可,到时候将民告御状被拦截之事昭告天下,也就是了。”

  嗯嗯,

  群臣顿时分成两伙,一下子交头接耳议论。

  这时,

  汪广洋一听李善长的话,立刻就感觉有问题——

  之前陷害蓝玉,是楚王参与了的。

  但为什么才十几天功夫,楚王的事就被爆出来了?

  这后面会不会有鬼?

  那个鬼,是不是李善长?

  如果不是李善长,又会是谁?

  总不可能是蓝玉本人吧?

  此时此刻,

  群臣的也都在瞎猜——

  “怎么两个爵爷刚刚被告发,接着就来了个王爷被告?”

  “这是藩王和勋贵在神仙打架吗?”

  “华云龙已经被抓了,那就是蓝玉?但蓝玉是个莽将啊,怎么可能有这个心机?”

  “民告御状被拦截,是皇上最痛恨的,这些要出大事了!”

  “怎么跟杨宪那个案子有点相似啊?又是有人把做好的案卷送到了都察院?”

  “到底什么人在背后?”

  “……”

  这时,

  老朱也冷静下来,忽然问:

  “案卷是怎么送到都察院的?”

  副都御使回答:

  “禀皇上,都察院经常收到此类案卷,大多数是民间士子匿名呈送的。臣也问了属吏,不知是什么人扔进他院子里的。”

  啊?

  扔到院子里的?

  怎么会这样?

  群臣一下子面面相觑。

  此时此刻,

  李善长吓了一跳——

  我特么的上次就是这样被人坑了的!

  这又是谁啊?

  是不是同一个人啊?

  随着额头上的汗珠涔涔而下,他却不敢说出来。因为上次他交给都察院的时候,也是让人送进去的。这要说出来,老朱的疑心病非得触发,到时候就麻烦大了。

  这时,

  老朱忽然问:

  “你们怎么看啊?”

  呃,

  群臣一下子交头接耳——

  “这种事也不奇怪!楚王是什么人,一般人不敢惹啊!”

  “怕被报复,所以不敢交!”

  “连都察院也不信任吗?”

  “谁敢啊?”

  “我觉得合理……”

  “……”

  老朱踱了几步,又问刑部尚书钱唐:

  “钱唐,你是刑部尚书,你怎么看?”

  “禀皇上,自来告发之人,多恐报复,故而方式多样,就说我们刑部,也时常有人扔进来状纸。臣以为,此事关键是看真实与否。既然言之凿凿,又有证言,自当核查!”

  嗯嗯,

  老朱非常赞许地点点头:“告发人匿名投递于御史私宅,那就说明武昌知府和楚王更是罪大恶极!”

  “李进!拟旨!”

  “着刑部尚书钱唐,锦衣卫副指挥蒋献,即日赴武昌核查案情。若有罪,武昌知府斩立决,其他属员发配辽东!楚王交由宗人府,废为庶人,圈禁凤阳高墙!”

  哗!

  嘶!

  全场顿时一片跪倒。

  老朱就是老朱,

  简直太狠了!

  好好一个楚王,才就藩大半年,直接就变成庶人了。

  武昌知府更是人头都没了。

  散朝后,

  李进也极为震惊,忍不住问:

  “皇上,案卷似乎来历不明啊?”

  老朱很欣慰地点点头:

  “李进啊,你是个忠臣……咱当然知道来历不明,但所列案情、证据都十分明了……就以案件而论,既然没有问题,咱焉能不判啊。”

  哦哦,

  “皇上英明。”

  但老朱其实也很奇怪——

  以楚王和武昌知府的权势,谁又能整理出这些案卷?总是这世上总有厉害人物,隐没在民间。

  这就不得不让他想到了当年的朱升、周颠。

  不过,

  此人用心光明正大,是为了申冤,那当然就要满足他的要求。

  然而,

  他们所有人都不会知道——

  这一切都是苏尘的血滴子和暗桩干的。

  口供则是血滴子深入武昌府大牢,由犯人口述,他们记下来,又咬破指头,用血画押的。

  至于投递到御史院子里的,则是一个暗桩。

  ……

  接近宫门。

  李善长犹自惊怖不已,

  这时,

  汪广洋故意跟他并肩走,忽然问:

  “相国,武昌的民间士子可真厉害啊。”

  嗯嗯,

  李善长心头狂跳,但表面上却不停点头:

  “此等士子,没有录用,都是你我宰相之过啊、”

  哈哈哈哈,

  两人笑了起来,心里都明白——

  根本没有什么民间士子!

  这个案卷鬼知道是谁做的?

  但皇上也真狠,竟然也不查案卷来源,直接就判了?

  说不定,就是皇上自己派人弄的,在朝堂上故意走走形式,看看都察院、中书省这些人到底能不能忠于职守?

  ……

  回到府中,

  汪广洋刚喝了一口茶,一群门生就到了。

  刑部侍郎胡桢上来就说:

  “恩师,学生觉得这件事是不是有点奇怪?这个案卷到底是什么人做的?以学生在刑部十年当差的经验,绝不是一般人办得到的啊!”

  “是啊!相国,此事蹊跷啊!”

  “怪得很!”

  “是不是皇上自己派人办的啊?”

  “要么是李善长指使的?”

  “……”

  七嘴八舌之际,

  汪广洋摇了摇头:

  “不是李善长,散朝时我跟他聊了一会儿……”

  “那是谁呢?”

  “总不可能是蓝玉吧?”

  “或者是其他勋贵?”

  “……”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宝书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爹,造反不是你这样造的!,大明:爹,造反不是你这样造的!最新章节,大明:爹,造反不是你这样造的! 宝书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宝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