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

  坐落在国都邺城中心。

  如今还是一个大工地。

  但却是最宏伟的工地。

  到处可见高达五十米以上的巨大木材。

  这些生长了几百上千年的巨木,在这个时代也是稀有的木料,而在后世早已经砍伐一空。

  中土五千年秉承着先到先得,因此历朝历代的宫殿规模越来越小。

  也和这材料没有有关。

  如今这个时代,巨大的材料还是有很多的。

  整个紫禁城在外观上是和袁谭提供的鸟瞰图一模一样的。

  但在宫殿的内部结构上,却完全不一样。

  毕竟袁谭的图纸也只是外观,内部设计也要符合这个时代的特色。

  这让大汉紫禁城规模扩张了三倍以上。

  更高、更大、更雄伟。

  乾清宫已经建设了一半。

  而紫禁城的各个名称,并不是清确立的,而是明朝就有。

  名字多出自《道德经》。

  比如乾清宫,天得一以清,乾为天,乾清宫。

  地得一以宁,地位坤,坤宁宫。

  袁家所建设的乾清宫是巨大的。

  能够容纳数千人,凸显浩大之乃容。

  大理石地板和两层楼高的龙台已经建设好了。

  四周封顶而上的器械,并不显得杂乱,反而更加让人期待全部完成后的巍峨。

  皇帝坐在两层楼的高度,下面的百官只能仰视。

  一层楼的高度,特别建设了一个小平台。

  这是专门为袁绍留的位置。

  以彰显殊荣。

  这里,已经是大汉帝国的权力中心。

  今天袁绍临时用了一下。

  他的声音,可以在浩大的大殿回响,这是专门设计的,让皇帝说话的声音更加威严。

  “皇叔归来,可喜可贺。然而,还有许多宵小之辈,名义上服从朝廷,实则割据称王。”

  袁绍说到这里,抓着剑柄,傲立道:“本相打算扩充朝廷军队五万人,不知陛下以为然否?”

  王允他们举着朝板挡住脸,私下里对视。

  其实这就是扩张你袁家的力量。

  汉献帝刘协道:“准奏,朝廷有丞相执掌,朕十分安心。朕还年少,还需跟着丞相多学习治理天下的经验。”

  袁绍摸了摸胡子,从容点头,在自己的台前,面对群臣,“诸位臣公可有启奏?”

  说完,看向刘虞。

  刘虞现在是三公司空,由于皇叔的身份,是站在文官第一位的。

  那原本是袁绍的位置,但他现在有这个台面了,不需要在下面站着了,而是可以在上面坐着。

  “臣等无本启奏。”

  袁绍很满意,要知道所有事情都要先经过他,若是谁单独有本,就要好好针对针对了。

  “那就这样吧。”他走下龙台。

  百官一起九十度躬身,朝板举在头前。

  袁绍大步而去。

  然后,按照礼制,就轮到刘虞走了。

  刘虞还真没动。

  “皇叔,贵公子还好吗?”

  袁谭走了出来道。

  “承蒙前将军挂念,已经痊愈了。”刘虞愣一下,不得不回答道。

  “那就好,皇叔但有什么需求,尽可以来神策府找我。”

  说完,打了一个大大的哈欠。

  百官看着嘴巴张的,自己都揪心。

  袁谭吸了吸鼻子,昨天晚的太晚了,向外走去。

  一个小太监急忙捧着鞋过来,跪下给穿上。

  袁谭大步而去。

  国贼。

  一门两国贼。

  走路的姿势都是同样的嚣张跋扈。

  看那衣袖角,都快甩到天上去了。

  大贼儿子,小贼父亲。

  百官心里一起大骂,显然,他们更加痛恨袁谭。

  至今他们还拿着低保过日子,他们可是朝廷大员。

  国贼能干出来的事情,他都能干出来。国贼干不出来的事情,他有能干出来。

  实属古往今来天下第一国贼也。

  大太监德胜这才喊:“散朝。”

  汉献帝站起来,看了众人一眼,转身走了。

  众人这才排好队,依次去穿鞋。

  “袁谭给刘虞的儿子看病了?”

  “怪不得刘虞投降了……。”

  “匹夫,无耻之徒!”

  刘虞也在穿鞋,听到这根本没有避讳他的议论,浑身发软。

  顿时感到袁谭太狠了,太无情了,就这么当着百官的面,给他捅了出来。

  这一下,他在百官那里的威信肯定大减。

  王允也在穿鞋,他没有对此发表议论。

  刘虞在刚才,还是忠于汉室臣子的首领。

  现在,就不是了。

  也已经看出,这就是袁谭打击刘虞的一个手段。

  别看这位大公子随口说了两句闲话,这刀子已经是杀穿了刘虞。

  年纪轻轻就这么不好斗了。

  “王司徒,您可要再次肩负起重担!”马日磾道。

  王允郁闷,他本来是想隐藏在刘虞身后的。

  现在可好,也被袁谭的这个手段给牵扯了。

  袁绍走的时候不用穿鞋,因为他就没有脱鞋。

  有特赐的,剑履上朝,赞拜不名。

  荀攸是最后一个穿鞋的,也是目前袁谭唯一一个在朝的手下。

  虽然百官避着他,但多少也听到了一些议论。

  心里一笑。

  提刘虞儿子的病,就是他出的主意。

  幸得大公子采纳。

  现在看来,效果还很不错。

  袁谭肯纳建言。

  这让荀攸这些人,往往也很有成就感。

  ……

  也就是不到半个小时时间。

  丞相府,议事厅。

  以袁尚为首的众人,站班很整齐,并一起扭着头,向外看。

  袁绍来了,在前面走。

  袁谭就在后面。

  “见过丞相(父亲)”

  袁绍点了点头,走上去,坐下。

  “见过大公子(大哥)”

  袁谭还礼,“诸位不必多礼。”于是走过去落座。

  众人这才分批就座。

  这次袁绍召集众人,是为了分配这五万兵力。

  袁谭的神策军分到了五千名额,总体提升到两万人的编制。

  袁尚和袁熙各分了五千,总体编制也来到了一万五千人。

  加起来有三万人的规模。

  袁绍本军拿到了三万五千名额。共计十万大军,其中五万人镇守各处边境要害。

  邺城有五万。

  也就是说,邺城有十万大军保护,是袁家的主力部队。

  这十万大军,有颜良文丑张合高览等几十位袁绍信任的将佐统领。

  将领长期带领同一部众,募兵也是各自去招募,是三国时代的一个特色。

  也是士族制度潜规则下的产物。

  这也导致了三国时期叛乱是最多的。

  如今袁家兵力扩张。

  将军权重。

  未来平定更多的地方,文臣治理的范围越大。

  当然喜闻乐见。

  就在众人兴致极高的时候。

  袁熙站了起来,道:“父亲大人,孩儿不善用兵,部众有五千人就已经足够了。”

  这是在表明一个态度。

  二公子不会去争夺继承人的位置。

  他兵少,袁谭和袁尚也就不会过于拉拢他。

  这又是一种明哲保身。

  是一个聪明的做法。

  袁绍犹豫了一番后,还是答应了二儿子的请求,这返回来的一万五千兵,并没有再分配给袁谭和袁尚。

  袁谭并没有什么意见,未来的路还很长。

  会议结束后。

  袁尚向外走,他失去了出征幽州的机会。

  现如今,天下传颂着袁谭和平收复幽州的事迹。

  也许,天下人早已经遗忘了袁家还有另外两位公子。

  这次虽然也得到了五千人的扩编名额,但明显各项还是差距他大哥很大。

  真希望他的父亲大人能够再扶持一把。

  袁尚也自然是看出来袁绍一直在培养他。

  他也很努力。

  不过往往天不遂人愿。

  他当然也知道,这多是他和他大哥能力上的差距。

  也是不甘心的。

  “三公子请留步,主公唤您。”

  袁尚转身,是许攸,心里一喜。

  少顷。

  袁尚出现在了书房,“父亲大人?”

  “尚儿,为父这里有一件事情交给你去吧。”

  “请父亲大人示下。”

  袁绍起身,走到饰架上,从格子里拿出一件精美的彩陶,“尚儿,记得这是你送给为父的吧。”

  袁尚不敢怠慢,“孝敬父亲是儿子的本分。”

  “花了不少钱吧?”

  “这……当时的确是花费了五千贯,这是闫山大师的作品。本说为父亲选一个名品,只不过囊中羞涩……。”

  袁尚回忆起来,那些名匠的名品,真是价值连城。

  刘虞这么多年,能够在偏远的地方抵抗公孙瓒,震慑异族,维持军队。

  全靠蓟窑,一定挣了许多钱。

  若是没有蓟窑,刘虞早就被公孙瓒给灭了。

  袁绍放下彩陶,“你去一次蓟县,整理一下蓟窑的事情。”

  袁尚闻言立刻喜悦,他早已经通过刚才的对话,明白了袁绍为何单独找他。

  蓟窑就是财源。

  既然这事情交给他去办,就能从里面分一杯羹。

  有钱男子汉,没钱汉子难。

  男人可以什么都没有,但不能没有钱。

  有了钱,就可以圈养门客,强化军队,提升属于自己的力量。

  有了钱,就能打压他大哥。

  有了钱,通往继承人的路就会更加顺畅,从容自信。

  显然,这是袁绍特别为他准备的资源。

  此一刻,袁尚的心已经飞到了蓟窑,满眼全是如花似玉的彩陶。

  那么多的名匠,就是等待给他下蛋的金鸡。

  袁绍当然看出袁尚的喜悦,也很欣慰小儿子能够从中领悟出这个好处。

  提醒道:“你过去后,见到闫山那些名匠,不要因为他们是匠人而小视,反而要优待他们。”

  “喏。”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宝书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带着百货大楼回三国,带着百货大楼回三国最新章节,带着百货大楼回三国 宝书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宝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