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最强太子 第350章 奇特的交易

小说:大汉最强太子 作者:初·十三 更新时间:2025-01-14 15:22:50 源网站:宝书网
  第350章 奇特的交易

  丞相陶青这一阵子很是郁闷,最近他和那个公孙弘吵架的时候,基本上是没有赢过。

  不但没有赢过,就是打起来以后,他这边也总是吃亏。

  吃亏的原因是,他这边的人越来越少,而公孙弘那边的人越来越多。

  陶青认为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一个及其危险的信号。

  这代表着皇权衰落,而太子的势力越来越大。

  自己一向维护的是皇帝,而公孙弘则是太子的党羽,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

  陶青想了想,觉得自己已经是做了多年的丞相,虽然比不上汉初萧何曹参等名相,可对大汉、对皇帝来说,自己也算得上鞠躬尽瘁了。

  只是,自己多次提出辞官,不是皇帝不允许,就是太子不允许,两人竟然都像商量好了一样,都说他是朝廷重臣,朝廷离不开他。

  可陶青自己明白,自己留在这里的作用,无非就是给那位太子充脸面,好让别人不说他搞一言堂罢了。

  这一次,陶青是铁了心要辞官了。

  上朝后,陶青看到今日皇帝又是没有上朝,而太子就坐在皇位下面,陶青就觉得今日又不能提辞官的事情了。

  跟太子提辞官的事情,那就是对牛弹琴。只有让皇帝答应自己,自己辞官的事情才会批准。

  陶青将奏疏重新放入衣袖中,想等着退朝以后,再让内侍转呈给皇帝。

  但他的小动作被刘彘发现了,刘彘便一直盯着他看……

  刘彘盯着他看,其他人也盯着他看,最后,就把陶青盯毛了……

  “殿下,这只是一道奏疏而已。”

  “什么奏疏?有奏疏不呈上来,难道吾不配看丞相的奏疏吗?”

  陶青慌了,赶紧摇头说道:“非也非也,并非吾不想呈送殿下,而是、而是……”

  陶青看向屏风那边,以前刘启上朝,一般都是从那里出来。

  众人明白了,丞相的奏疏是给皇帝看的。

  刘彘“哦”了一声,也不再说什么了。

  今日朝议的第一件事是,有人上奏疏告灌夫。

  上奏疏的人是田蚡,他是王皇后同母异父的哥哥,也就是刘彘的阿舅。

  刘彘正在看那道奏疏,一边看一边在心里想着,我这阿舅厉害啊,这灌夫因为窦婴而得罪了他,他就上奏疏告他们。

  固安之战,灌夫立有军功。但他擅自带入追击匈奴人,误了返回的期限。

  回到雁门后,就被郅都狠狠地骂了一顿,然后就让他回了长安。

  郅都给刘彘去信说,“灌夫虽勇,但无视军令,虽勇也不可用……”

  于是,刘彘就不让他留在军中,而是让他修路去了。

  原先,前秦有直道从咸阳通往雁门。只是,这些年下来,直道缺乏修缮,很多地方已经不能行人行车。

  刘彘曾带人沿着直道走了一趟,还亲自取直道之土尝了尝。

  后来,刘彘命灌夫带人修理这条直道,还告诉他要按照秦人修直道的办法,将土烧过以后,掺入盐水再铺路。

  这样铺的路不但不生长杂草,而且坚硬如铁。

  刘彘告诉灌夫,“此次修理直道,以做百年之用------”

  也就是说,这次修理直道,最少要用一百年才行。

  这属于是百年大计了。所以,刘彘拿出了很多很多钱,给了灌夫很多刑徒和游民,让灌夫好生修理这条直道。

  灌夫也信誓旦旦的保证,说是这次一定遵守太子的军令,把直道修好修平整了。完工后,还会请太子亲自验收。

  答应的很好,刘彘很满意,觉得灌夫虽然有时候任性而为,但他要是能把直道修好,以后还是可以用他的。

  可这直道刚刚修好,自己还没有去验收,太中大夫田蚡就把他告了。

  田蚡在奏疏上说,“灌夫以修直道之便,谋取私利,将颖川一地的粮食运往雁门,卖给了匈奴人。而且,此事洛阳郡守兼中大夫窦婴也参与了……”

  这件事刘彘早已知道,绣衣使者早就将此事查清楚了。

  那些绣衣使者还说,“灌氏一族,在颖川一地势力极大,平日里横行霸道,乡人多不敢言……”

  并且,绣衣使者还告诉刘彘,说是颍川童儿有歌谣曰,“颖水清澈,灌氏安宁;颖水浑浊,灌氏灭族”。

  刘彘觉得能被童儿编出歌谣来唱,那灌氏族人也就作的差不多了。

  不要不重视这些民间童儿的嬉闹之言,那里面多包含着很深的意思。

  但刘彘一直没有动灌夫,也没有找窦婴来说明此事。

  原因是刘彘去过修直道那里,发现这灌婴带人修直道的时候,很是尽心尽力,并且有时会亲自上阵夯土。

  故而,刘彘没有动他,也没让绣衣使者继续彻查灌氏一族的罪行。

  不是刘彘想包庇灌夫,而是刘彘现在需要那条直道,这个时候动灌夫,容易造成误期。

  这次田蚡告的是两个人,灌夫和窦婴,这两人都可以说是跟着太子混的人。

  从长安去往雁门的直道修的已经差不多了,刘彘觉得是时候卸磨杀驴了。

  功是功,过是过。刘彘很讲人情,但绝对不会容忍有人持宠做坏事。

  灌夫和窦婴运到雁门的粮食,刘彘早已经暗中授意郅都买了下来。

  然后,郅都命人把粮食蒸过以后,又卖给了匈奴人。

  这是大汉和匈奴人之间的正常交易,此交易不受打仗,也不受两边关系的的影响,一直在正常进行。

  实际上,两边都需要这样的交易。

  大汉卖给匈奴人蒸过的粮食,以防备匈奴人用这些粮食当做种子。而匈奴人会卖给大汉劣马,一种杂交过五代,已经失去烈性的劣马。

  可以这么说,这是一种很奇特的交易,交易的双方实际上也是在打仗。

  蒸过的粮食不能当做种子,杂交且过了五代的劣马,必然也不能当做种马。

  可这种交易对两边来说又是必须的。

  只有这样,两边那些表面是商人,实则是探子的人,才能正常与对方交往,相互间打探消息,也有机会放出去一些想让对方知道的消息。

  同时,两边也表面上保持着互商友好的关系,不至于说翻脸就翻脸。

  这就像两边互派时节一样。虽然两边都做着扣留对方使节的事情,可两边依然会派出一批批的使节,前仆后继的去对方那里出使。

  只有这样虚虚实实的来往着,才会在对方不注意的时候,有机会狠狠地咬对方一口。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宝书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汉最强太子,大汉最强太子最新章节,大汉最强太子 宝书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宝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