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最强太子 第228章 壮则娶阿娇

小说:大汉最强太子 作者:初·十三 更新时间:2025-01-14 15:22:50 源网站:宝书网
  第228章 壮则娶阿娇

  孝文皇帝时有令,命天下诸侯国的诸侯们冬月进献酎金于高祖庙。

  金,即为黄金,按照封国人口数,每千口俸金四两,余数超过五百口的也是四两,由少府验收。

  而在九真、交趾、日南等南方地区有食邑地的诸侯,以犀角、玳瑁、象牙、翡翠等代替黄金。

  酎,则是一种经过三次追加原料,反复酿制的好酒。

  诸侯进献酎金时,皇帝会亲临高祖庙,亲自察看黄金的成色。

  若是黄金的成色不足,或者是斤两不足,诸侯王削其县,列侯除国。

  今年,太子刘彘又加上了一条,酎,一杯醉不倒人者,侯,削其爵,国除。

  这真是毫不掩饰的针对啊!这太子比皇帝还狠,让那些列侯们都觉得好日子已经过到头了。

  被刘彘除国的那些诸侯王,都是刘彘的兄长。这种拿亲兄弟开刀的事情,让刘彘背负了一个“兄弟不容”的骂名。

  此时,刘彘打败匈奴人的好名声,和他兄弟不相容的坏名声,其实是一齐在长安一地流传着。

  刘彘对此则毫不在意,酎金的事情说妥后,刘彘又开始和他的皇帝阿父讨论生孩子的事情。

  前面已经说过了,没有人口,这个大汉就是个屁。

  有其土无其民,土失。

  有其民无其土,人土皆有。

  道理很简单,刘启被他忽悠的连连点头,最后终于答应了他那个每生一个孩子,赏赐一金的事情。

  这叫奖励生育啊!一金已经很多了,相当于一个诸侯国两千五百人进献的酎金了。

  当然,只有奖励没有惩罚,这生孩子的事情也搞不好。

  于是,刘彘又让他的皇帝阿父下诏,说是“男十七不婚,女十六不嫁者,罚一金-------”

  刘彘说完这句话后,发现刘启看他的眼光很是奇怪。

  “阿父,不行吗?”

  “朕早就下诏,让大汉男丁十六便婚,女,十四婚。你这男十七,女十六,岂不是晚矣。”

  刘彘摇摇头,说道:“男十六尚弱,女十四过小,婚配后一时难以生育,就是生育,所生育孩子必然体弱,难以养活不说,即使养活了,身体不健,也难当重任。”

  刘彘这样一说,刘启就有话要说了。

  他自己就是十六岁婚配,刘荣是他十七岁所生。刘荣身体尚健,现在做那个国子监祭酒倒是做的不错。

  “朕便是十六岁大婚,你大兄身体也尚好,你怎么说难以生育,所生育孩子不健呢?”

  刘启这样一说,刘彘就要跟他讲一讲营养这件事了。

  “阿父少时在宫中长大,所食无缺,日常饱暖。这体格也就比常人好很多,岂是民间百姓能比的。”

  刘启想想也是,虽然孝文皇帝倡节俭,可自己吃的穿的用的,那还是要超过常人很多很多。

  “故而,为优生计,男丁十七婚配,女子十六婚配,很是合适-------”

  刘彘说着说着,发现刘启的眼光变得更是奇怪了。

  于是,刘彘又问道:“阿父,吾又说错了吗?”

  刘启摇摇头,笑着说道:“若是按照你说的做,阿娇当罚一金。”

  刘彘愣了一下,随后便笑了-------

  阿娇已经十七岁了啊!

  笑过后,刘彘说道:“吾未壮,壮则娶阿娇。”

  刘启一听也大笑起来------

  笑过后,刘启心说此子竟然这么懂婚配之事,不会是皇后教给他的吧?

  这刘启又起疑心了。他不想让后宫干政,一个窦太后已经让他头疼了,他可不想自己的皇后再掺和进来。

  “彘,可是你阿母给你说的这婚配之事?”

  刘彘摇头,道:“吾阿母没有心思给我说这些,吾姨母已是让她心乱。”

  此时,在未央宫另一处宫殿里,王皇后的亲妹妹王儿姁已是气息奄奄,她看着自己的亲姐姐,然后看了看守在身边的四个儿子。

  “皇后,阿姊,越、寄、乘、舜皆托付于你了。”

  刘越、刘寄、刘乘、刘舜都是王儿姁与皇帝刘启所生的儿子。

  王皇后看着自己的亲妹妹,心里很是难受。

  这个难受不仅仅是因为与自己同伺一夫的亲妹妹就要死了,而是自己妹妹的这四个儿子,马上就不是诸侯王了。

  “孽子啊!”

  王皇后叹了一口气,拉住了王儿姁的手。

  王儿姁知道王皇后骂的是谁,就努力撑出一副笑脸,艰难地说道:“阿姊,彘儿为太子,做事自然有他的道理,阿姊就莫要怪他了。”

  王皇后用力握着妹妹的手,重重地点了点头。

  当夜,王美人薨。

  王美人留下的四个儿子,也同时被削去诸侯王的爵位。

  现在,刘彘不仅仅是对兄长们动手了,连他的弟弟们也没放过。

  满长安城的人,更是骂刘彘了。

  背负着一身骂名的刘彘,依然气势昂昂的走在长安的街头上。

  驾车的卫绾常常把战车赶得飞快,就是怕刘彘听到街中小孩唱的“一斗米,尚可舂,一尺布、尚可缝,兄弟之间不相容------”

  卫绾是老人,他就想不明白了,当初孝文皇帝对淮南厉王很是宽容了,照样被人骂。

  而现在,那首歌谣竟然该做“兄弟之间不相容”,用在骂太子身上了。

  太子做错什么了吗?

  没有,除去诸侯国,将土地分封给百姓,赋税直接交给大汉,有什么错?

  况且,税赋并不高。按照太子的话来说,那就是百姓所得两成。

  而且,太子深谋远虑,早就意料到那些郡县官员会层层加码,让百姓的赋税超过两成。

  故而,太子的锦衣使者游走在各处郡县,但凡发现有官员擅自增加百姓赋税,查实后,便将官员拉置百姓的田间地头,当着百姓的面砍了这位官员。

  这样一来,虽然依然不能杜绝郡县官员擅自增加赋税之事,但他们已经不敢明目张胆的做这事了。

  太子殿下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保持威慑就好,不可能杜绝的。”

  太子殿下还说,“要想杜绝郡县官员擅自增加赋税一事,只有免去百姓赋税这一个办法。如此,那些地方官员则增税无名。”

  但太子殿下还说了,“就我大汉此时的状况,免去百姓税赋则是亡国之举。大汉是百姓的大汉,则有百姓来缴纳赋税养我大汉,没毛病!”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宝书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汉最强太子,大汉最强太子最新章节,大汉最强太子 宝书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宝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