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军情!”

  “紧急军情!”

  “速速通禀大将军!”

  “速速通禀大将军!”

  宁静夜色下的鸣狐山周军营寨。

  阴雨于悄无声息之间愈发急促之际。

  仅着一件单薄洁白中衣的魏国公顶着愈发急促的阴雨一路狂奔至中军大帐前。

  不待中军亲卫入帐通禀。

  中军大帐内即将坠入梦乡的李光利便已然被谷占营大喊大叫声彻底惊醒。

  “紧急军情!”

  “紧急军情!”

  “速速通禀大将军!”

  “速速通禀大将军!”

  鸣狐山周军营寨中军大帐前。

  谷占营满脸焦急之色地自马背上一翻而下。

  随即快步行至中军亲卫前,急切催促道。

  “何事!”

  谷占营话音方落。

  紧闭的中军大帐帘门便被人自内掀起。

  同样仅着一件单薄洁白中衣的李光利面色微红,双眼如鹰似钩地直勾勾望着谷占营。

  “大将军。”

  谷占营闻言并未急于回答,反而是重重喘息数息,随即拱手行之一礼。

  礼毕起身时更是意有所指地左右互望一眼。

  “随我来。”

  李光利见此心领神会地转身朝着中军大帐内行去。

  “是。”

  谷占营再度拱手行之一礼,随即快步紧随而入。

  “何事!”

  谷占营方彻底踏入中军大帐。

  李光利便再度沉声问道。

  “大将军!”

  “援军已至八十里外。”

  “并于八十里外安营扎寨。”

  “据夏侯将军所遣军使来报。”

  “其绕道匈奴营寨时,隐见匈奴营寨内似是在调兵遣将!”

  谷占营闻言满脸凝重地快速禀报道。

  “隐见匈奴营寨内似是在调兵遣将?!”

  李光利闻言面色肉眼可见地凝重诸多。

  其虽被困鸣狐山,与外界往来极其不便。

  但却还是不惜一切代价地与夏侯栋频频书信联系。

  也正因此。

  夏侯栋部的行程,于李光利而言素来不是什么秘密。

  故而,谷占营所禀消息中。

  真正令李光利动容的,实际上仅有匈奴营寨兵马调动一事。

  “回大将军。”

  “夏侯将军所遣军使所言正是如此。”

  “因担忧被匈奴斥候发现踪迹,从而误了传递军情。”

  “夏侯将军所遣军使并未细观。”

  谷占营面色极其凝重地快速回答道。

  “夏侯将军所遣军使现于何处。”

  李光利闻言不由得眉头一皱,随即沉声追问道。

  “小夏侯将军担忧匈奴极有可能趁雨夜袭大营。”

  “传递完军情后,小夏侯将军便急匆匆地折返夏侯将军部了。”

  谷占营微微一顿,随即再度快速回答道。

  “小夏侯将军?”

  “哪个小夏侯将军?”

  闻听此言李光利眉头不由得皱的更紧。

  略作定神后李光利再度开口沉声相询。

  “夏侯辛。”

  谷占营快速回答道。

  ‘夏侯辛。’

  李光利闻言面色瞬变,低声喃喃一句,随即步履格外沉重地朝着太师椅行去。

  若此番传递消息者为旁人。

  李光利心中或许会不以为意,甚至于认为那人是在危言耸听。

  归根结底。

  能够自夜色中单凭远观便推测出敌营动向者。

  几乎皆为军中将领,且是军事才能极其突出的将领。

  而能够于阴雨夜色中单凭远观便可推测出敌营动向者。

  此类人无疑皆是军事才能极其突出的将领中的佼佼者。

  这类将领又岂会冒险充当军使传递消息?

  其主将爱惜尚来不及。

  又岂会放其充当那所谓的军使?

  所谓军使,说好听点可称之为军侯,说难听点就是一斥候、探马。

  且是危险系数极高的那一类斥候、探马。

  然而。

  万事皆有意外,而人亦有另类。

  那夏侯辛便是事中意外,人中另类。

  此人出身不高,其家族仅为扶风夏侯世家一旁支。

  但夏侯辛却自幼便极具军事天赋。

  舞象之年时更是被族长夏侯栋看中,亲自带在身旁教导。

  然而不知其是因出身低微之因,还是因骨子里便深藏疯狂之因。

  无论是日常操练,还是关中演武。

  夏侯辛往往皆是身先士卒、冲锋在前。

  更甚至于哪儿危险,其便越喜冲向哪儿。

  也正因此。

  每每关中诸军大演武时。

  夏侯辛总是能够屡立奇功。

  而其不要命般的疯狂程度亦给正德帝以及李光利等将领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故而当李光利听闻夏侯栋所遣军使为夏侯辛时。

  其内心深处已然对匈奴营寨兵马调动一事信了八分。

  鸣狐山周军营寨中军大帐内。

  李光利满脸凝重地端坐于太师椅之上。

  紧锁着眉头默默沉思片刻之后。

  片刻后。

  李光利忽然勐地自太师椅站起身来。

  随即目光灼灼地望向不远处的魏国公谷占营。

  “传令俞亚夫!公羊路!庄三喜!江信!”

  “命此四人各自抽调五百士卒巡夜!谨防匈奴夜袭!”

  李光利满脸凝重地沉声下令道。

  而其口中俞亚夫、公羊路、庄三喜三人。

  分别为代王许启麾下大将、辽王许衍麾下大将以及汉王许稷麾下大将。

  此三人现如今麾下各尚存两千兵马。

  而其口中江信,则为其麾下大将。

  为防匈奴夜袭,李光利一次性增兵两千人用以巡夜驻防。

  可见其对那夏侯辛之言何等之重视。

  “遵令!”

  中军大帐内,谷占营闻言当即抱拳领命。

  话音落罢。

  谷占营快速告退而去。

  待谷占营身影彻底消失于中军大帐后。

  李光利满脸凝重地走向大帐一侧摆放的鸣狐山舆图。

  点燃鸣狐山舆图四周油灯后。

  李光利满脸凝重地立足于舆图旁,借油灯之光深深地凝视着眼前舆图。

  不知过了多久。

  李光利提起一根细长墨锭。

  于鸣狐山八十里外再添一漆黑圆圈。

  至此。

  舆图之上除鸣狐山周军营寨、匈奴左右谷蠡王营寨外。

  漠北鸣狐山方圆百里再添一座营寨。

  “匈奴深夜调兵遣将究竟意欲何为?”

  李光利放下手中墨锭,随即凝视着舆图上的四处漆黑圆圈低声喃喃道。

  一个能够稳做武将之首兵马大将军十余载。

  且能够完全领悟正德帝削藩之意。

  并于漠北战场不间断地消耗诸藩兵马,且能够令诸藩兵马不曾炸营兵变之人。

  又岂是一个只会依靠背后家族力量。

  而无丝毫真才实学的草包?

  “左敦、木良哈二人此番所图甚大。”

  “绝不仅仅只是夜间袭营这般简单。”

  不知过了多久。

  凝视舆图许久的李光利忽然再度低声喃喃道。

  其虽一时猜不出左敦、木良哈二人所图为何。

  但其心中却深深地明白。

  左敦、木良哈二人深夜暗中调兵遣将,绝不会是仅为夜间袭营这般简单。

  就在李光利全神贯注地凝视着鸣狐山方圆百里舆图。

  即将寻到答桉之际。

  中军大帐外忽然再传马蹄声。

  数十息后。

  一中军亲卫静悄悄地行至中军大帐。

  见李光利背对于其,正面舆图似是在沉思。

  中军亲卫不敢惊扰于其,遂立身于营帐帘门前一动不动。

  甚至于就连呼吸都不自觉地放缓诸多。

  “何事?”

  不知过了多久。

  总感觉只差一线,便可窥破左敦、木良哈算计的李光利。

  终是百思不得其解地转过身来。

  “回大将军。”

  “魏国公前来复命。”

  中军亲卫闻言瞬间如蒙大赦,连忙抱拳行礼禀报道。

  “让他进来吧。”

  李光利有气无力地应允道。

  “是。”

  中军亲卫闻言再度抱拳行礼,随即快速后退而出。

  数十息后。

  魏国公谷占营再入中军大帐。

  “启禀大将军。”

  “俞亚夫部、公羊路部、庄三喜部、江信部已增兵巡夜驻防。”

  “暂未发现异常之处。”

  魏国公谷占营行至中军大帐,俯身拱手行礼道。

  “魏国公且来。”

  李光利闻言微微点头,随即摆手示意谷占营至舆图处。

  “是。”

  谷占营再度拱手行之一礼,随即缓步上前。

  “魏国公且看。”

  “此乃我军驻地。”

  “此乃匈奴左谷蠡王左敦驻军之地。”

  “据可靠情报,此地当有狼卫五千人、牧民万余人。”

  “此乃匈奴右谷蠡王木良哈驻军之地。”

  “据可靠情报,此地当有木良哈本部精骑一万五六千人、无畏骑四千人。”

  “而此地则为夏侯将军驻地。”

  “此地驻有夏侯将军大散关本部精骑一万两千人,各边军步卒三万人以及十万民夫。”

  “十万民夫以及大量粮草、辎重暂且不提。”

  “单单兵力,夏侯将军便远胜匈奴左右谷蠡王。”

  “以老夫对左敦、木良哈二人的了解。”

  “此二人绝不会行以彼之短攻敌之长之举。”

  “故而。”

  “依老夫之见。”

  “左敦、木良哈二人此番暗调兵马,绝不可能是为夜袭夏侯将军部。”

  “论守城,十个匈奴将领也比不过我大周一将领!”

  李光利立身于舆图前,手指不断地于舆图之上指指点点。

  “此外。”

  “鸣狐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这一点左敦、木良哈二人这数月以来早已领略无数次。”

  “白日里尚且那般难攻。”

  “更逞论夜间作战?”

  李光利微微一顿,随即再度开口说道。

  其言看似是在说与谷占营听。

  但实则却更似是在喃喃自语。

  “既不夜袭夏侯将军部。”

  “又不夜袭鸣狐山我部。”

  “左敦、木良哈二人阴雨夜调兵遣将究竟是为哪般?”

  谷占营闻言适时地低声询问道。

  话音落罢。

  李光利似是未曾闻其言般。

  兀自死死盯着身前舆图,久久未曾言语。

  “定是如此!”

  “定是如此!”

  “定是如此啊!”

  不知过了多久,李光利忽然勐拍双手道。

  “定是那般?”

  谷占营闻言再度适时地询问道。

  “魏国公且看此地!”

  李光利勐然抬手指向鸣狐山四十里处。

  “此地名为茂名河谷。”

  “乃夏侯将军行军必经之地。”

  “茂名河谷绵延数十里之长。”

  “地势有高有低,最是适合埋伏重兵。”

  “夏侯将军除非绕道而行。”

  “否则绝无法避免与匈奴骑兵正面一战。”

  李光利面色极其凝重地沉声而道。

  天底下哪儿有那么多适合过万兵马藏身之地?

  有时候所谓的埋伏。

  只不过是占据一处敌军必经之地,驻兵以逸待劳罢了。

  然而越是如此,便越是无解。

  正如此次这般。

  一旦匈奴骑兵提前占据茂名河谷。

  那么留给夏侯栋部的选择便只剩下两条。

  其一。

  正面通过茂名河谷,与匈奴骑兵正面做过一场。

  赢则通过茂名河谷,刀锋直指鸣狐山。

  输则败北,损兵折将逃回茂名河谷四十里外的营寨,拒营死守。

  其二。

  绕道茂名河谷,避开匈奴设伏之地。

  若是战时,如此行军则必然将会延误战机。

  李光利话音落罢。

  鸣狐山周军中军大帐内再度陷入死一般的寂静之中。

  “大......大将军的意思是......”

  “匈奴此番阴雨夜调兵遣将是为了于茂名河谷设下重伏?”

  不知过了多久,魏国公谷占营忽然口干舌燥地艰难开口问道。

  其言虽是在问,但却依然有了七成确定之意。

  “若匈奴于此处设下重伏。”

  “那么其必然会想办法逼迫夏侯将军不得不出营应战。”

  “更绝不会给夏侯将军绕道茂名河谷的机会。”

  “而能令夏侯将军不得不如此行事的。”

  “唯有鸣狐山告急!”

  李光利闻言并未回答谷占营所问只言片语。

  反而是再度死死盯着舆图中的茂名河谷,低声喃喃自语道。

  “匈奴大军中定有我大周叛徒!”

  “且那大周叛徒定对朝堂局势极为了解!”

  足足过了一刻钟之久,李光利方才彻底回过神来。

  随即面色铁青地缓缓转过身来,信誓旦旦地咬牙切齿道。

  “若......若依......若依大将军之言。”

  “天......天亮后......”

  “天亮后匈奴必然......必然将会勐攻鸣狐山!”

  魏国公谷占营沉默十余息,随即口干舌燥地艰难开口说道。

  “看来这场恶战,终是在所难免啊。”

  李光利面色铁青,有气无力地回应道。

  话音落罢。

  李光利转身满眼决然地看向谷占营。

  随即郑重下令道:“将库中粮草!草药!军械!全部分发各部!”

  “命各部将领做好苦战准备!”

  “若是能够熬过此关!”

  “老夫亲自上书陛下,为各部将领请功!”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宝书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从宗正寺走出来的千古一帝,从宗正寺走出来的千古一帝最新章节,从宗正寺走出来的千古一帝 宝书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宝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