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

  绵延数里之长的车队。

  一路磕磕绊绊终抵沮阳境内。

  居中一辆豪华马车车厢内。

  白启东面无表情地斜靠于车厢软榻之上。

  双目略显空洞地凝视着身旁空荡荡的小木桌。

  混乱不堪的脑海中一会儿浮现出身处京师长安时所遭遇的痛苦之事。

  如同僚之间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

  如兢兢业业、本本分分做事,最终却换不来丝毫上升时绝望。

  如下属仗着家世显赫,动不动阳奉阴违时的无可奈何。

  一会儿浮现出自京城长安至燕地沮阳这足足两千余里旅途中所遇所见到的一幕幕。

  如光鲜艳丽、意气风发的世家子弟。

  如衣衫褴褛、面带饥色的平民百姓。

  如官商勾结、欺压百姓的豪强乡绅。

  一会儿则浮现出途径代郡时所遭遇的一幕幕。

  如面黄肌瘦,无家可归、跪地求生的灾民。

  如双目赤红,面带疯狂,只求一粮的‘疯子’。

  如冷漠无情、视人命如草芥的官吏衙役。

  如抬着一筐筐发酸、发霉饼子,大笑着收购良田的豪强乡绅。

  如手持棍棒、面带厉色、耀武扬威的恶仆。

  一会儿则浮现出进入燕地时所遇所见所听闻的一幕幕。

  如解甲入渠、挥汗如雨的燕王士卒。

  如面颊通红、双目含羞、手提菜篮走向河堤的娇柔女子。

  如军民混坐于河堤田埂,共饮一碗粗茶,谈至开怀时放声大笑的欢快身影。

  如一座座正拔地而起的燕王庙。

  如一尊尊香火鸟鸟的燕王生祠。

  过往的一幕幕如幻灯片般走马观花地浮现于白启东脑海之中。

  渐渐地、渐渐地。

  白启东脑海中的万千影像渐渐汇聚成一道略显伟岸的身影。

  那道身影头戴九旒冠、身披九章服,腰悬漆黑长刀,背对众生而立。

  不知过了多久。

  白启东略显空洞的目光中渐渐有了些许色彩。

  双手更是不自觉地握成拳形。

  好似内心深处几经挣扎最终做出一可影响的终身的决定般。

  不多时。

  缓缓而行的车队渐渐停靠于燕王大营两百步外。

  “老爷。”

  “到燕王大营了。”

  豪华马车外,驱车家仆走下马车,提一马凳行至车厢处。

  “好。”

  白启东闻言深呼吸数次。

  随即自车厢而出,踏着马凳落于实地。

  与此同时。

  位于车队最后方压阵的严啸虎纵马疾驰而来。

  “白郎中。”

  严啸虎翻身下马见谅道。

  “严郎中。”

  白启东略作定神,还以一礼。

  见礼过后。

  白启东、严啸虎二人并肩朝着燕王大营所在行去。

  二人方一走出车队,便不由得齐顿脚步。

  在二人两百步外的燕王大营正门一侧。

  赫然停靠着一辆亲王规格的三辕青篷马车。

  而在三辕青篷马车旁,赫然站立着一道黑色身影。

  那道黑色身影单单一站。

  其身气势便已然力压身旁一众黑甲将领。

  那身影。

  除燕王奕外,还能是何人?

  白启东、严啸虎二人默默对视一眼。

  随即不约而同地加快脚步。

  “下官户部清吏司郎中白启东,拜见燕王殿下。”

  “下官兵部武库清吏司郎中严啸虎,拜见燕王殿下。”

  白启东、严啸虎匆匆行至许奕三步外恭敬行礼道。

  “免礼。”

  “白郎中、严郎中一路舟车劳顿,多有辛劳。”

  “交接之事暂且不急。”

  “营内略备粗茶澹饭,两位郎中可莫要嫌弃啊。”

  三辕青篷马车旁。

  许奕微微点头,随即开口轻笑道。

  “燕王殿下言重了。”

  “下官谢言燕王殿下抬爱尚来不及。”

  “又何来嫌弃之言。”

  白启东、严啸虎二人闻言心中不自觉地直感阵阵轻松之意。

  简短寒暄数句后。

  白启东、严啸虎二人在军需官于崇文的引路下。

  缓缓朝着王大营待客楼行去。

  待白启东、严啸虎二人身影彻底消失于视线中后。

  许奕一展袖摆。

  随即在十余名王大营将领的簇拥下不徐不疾地朝着军机楼行去。

  与白启东、严啸虎二人的会面终究只不过为一步闲棋罢了。

  尚不值得其专程自燕王府跑到王大营。

  .......

  .......

  王大营军机楼一楼。

  许奕于上首主座端然落座。

  十余位紧随而至的黑甲将领则分列于下首左右两侧。

  “坐。”

  “谢王爷赐座。”

  许奕环视一周,一声令下过后,十余位身披黑色甲胃的将领齐刷刷地落座于两侧交椅之上。

  一时间,军机楼一楼甲片声连接成片。

  “暴雨已过。”

  “现各部将士皆已全部归位。”

  “原定的全军大比武推迟至二月十五。”

  “空余的这段时间内。”

  “各部将领尽早令士卒归心。”

  许奕默默环视一周随即开口吩咐道。

  自元月二十九日至今。

  两万一千名王大营士卒皆已全部归位。

  但因部分士卒‘春天到了’。

  归营数日后略显浮躁。

  也正因自与辛思玄、屈宝田等人的往来文书中察觉到了这一点。

  故而许奕才会为本已逾期的全军大比武再度推移十余日之久。

  简而言之。

  二月十五这一日期既是给那部分春心荡漾的士卒的最后期限。

  亦是给其所属将领的最后期限。

  话音落罢。

  军机楼内瞬间肃然一片。

  十余位将领无不神情一正。

  郑重抱拳行礼道:“遵令。”

  许奕再度环顾一周随即微微摆手道:“都退下吧,二月十五莫要令孤失望。”

  此言一出。

  十余位将领无不心中一凛。

  何为话越少、事越大?

  何为事越少,事越重?

  此番便是如此。

  若是连这一点都不懂。

  他们绝无可能立身于军机楼内。

  察觉到这一点后。

  十余位将领迅速抱拳行礼道:“遵令!”

  话音落罢。

  十余位领兵将领默默退出军机楼一楼。

  方一退出军机楼一楼。

  十余位领兵将领皆无心客套寒暄。

  皆是一副气势冲冲状地朝着各自兵马奔去。

  军机楼一楼内。

  待一众将领身影彻底消失于视线内后。

  许奕不置可否地摇了摇头,随即起身朝着军机楼外行去。

  非是其不愿看到王大营士卒春心泛滥、喜结连理。

  着实是在一地,谋一事。

  此地为燕王大营,为军伍所在。

  其能容些许春心萌动、不思他事的士卒带乱整个王大营的风气?

  春心泛滥可以、喜结连理也可以。

  其甚至可为士卒做那主婚之人。

  但其绝不容士卒于本该刻苦操练之际魂不守舍从而影响了整个军阵。

  须知。

  战争绝非街头斗殴。

  战阵亦非孩童过家家。

  若二月十五全军大比武那日。

  仍有部分士卒心不在焉、魂不守舍。

  其不介意就此清理一部分士卒乃至于一部分将领出营。

  .......

  .......

  两刻钟后。

  王大营一处偏僻的营舍外。

  杨先安、吕文苏二人垂首而立。

  静静地等待着许奕的到来。

  二人身后营舍小院内。

  十余名问心、十余名赤血卫不断地穿梭往来。

  不多时。

  许奕不疾不徐的身影渐渐出现于杨先安、吕文苏二人视线中。

  “六爷。”

  “王爷。”

  杨先安、吕文苏二人略作定神,随即快步相应。

  “免礼。”

  许奕微微点头,随即在杨、吕二人的簇拥下不疾不徐地朝着营舍小院行去。

  此地赫然正是其此番刻意自燕王府赶至王大营的真正目的之一。

  “问心百卫拜见主人。”

  “赤血卫拜见王爷。”

  方一行至营舍小院内。

  数十名问心百卫、赤心卫瞬间放下手头事务,齐声大拜。

  “免礼。”

  “各司其职即可。”

  许奕微微点头,随即朝着小院向阳处行去。

  而在那小院向阳处赫然摆放着数张书桉。

  书桉之上则张贴着一张张花花绿绿纸张。

  “是。”

  问心百卫、赤心卫闻言再行一礼。

  随即纷纷让开道路,再度陷入忙碌之中。

  不多时。

  许奕行至数张书桉旁,随手揭下一张上绘特殊花纹的纸张。

  只见那纸张较之寻常银票略小三分。

  纸张四周密布特殊红色花纹。

  上三分之一居中空白处书有大红三字。

  即:‘燕粮票。’

  而在燕粮票三个大字下方则以一道细小红色花纹相隔。

  细小红色花纹下方。

  居左书有正德、年、月、日等字,中以空白相隔。

  居右则书有四个大字‘一斗黍粮’。

  以及寥寥数个小字--第一粮仓印发,谨防假票冒取,勿忘细视书章。

  其中第一粮仓印发代表着此张粮票出处。

  而谨防假票冒取,勿忘细视书章,此十二字则代表着一至十二月的代号。

  即一月印发,便会于谨字上做细微变动。

  二月印发则会于防字上做出细微变动。

  三月印发则会于假字上做出细微变动。

  余下九字、九月一一对应。

  而在粮票居中位置则分别书有数行小字。

  即:‘堪笑世情薄,天道最公平,昧心图自利,阴谋害他人,善恶终有报、到头必分明。’

  以及‘生客多察看,斟酌而后行。’

  其中堪笑世情薄,天道最公平,昧心图自利,阴谋害他人,善恶终有报、到头必分明。

  此三十字则分别代表着一个月三十天。

  何日印发则于何日所对应的字上做出细微变动。

  而生客多察看,斟酌而后行。

  此十字则分别代表着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用以于粮票大写金额相互对应,以防他人擅自篡改。

  王大营偏僻营舍小院内。

  许奕不疾不徐地展开手中粮票。

  随着粮票缓缓展开。

  位于粮票背面的一张略薄纸张缓缓浮现于许奕眼前。

  那略薄纸张即为燕粮票副根。

  百姓手持燕粮取粮时需正副相互对应方可。

  许奕细细观察一番,随即手臂上举。

  只见那崭新粮票经阳光照射后。

  其内赫然浮现出‘燕粮一’三个浅澹字迹。

  “可。”

  数息后。

  许奕微微点头放下了手中粮票。

  于其而言。

  燕粮票的诞生不仅仅只是为了应对眼下难关。

  更是其为了更长远的将来所做的一次试验。

  而试验的内容则是‘防伪’二字。

  现如今大周王朝所流通的银票。

  皆为世家钱庄所引。

  且所流通的范围往往只在数郡之间。

  大周王朝虽也有朝廷所印发的官方银票。

  但奈何因防伪、效率等问题。

  朝廷所印发的银票现如今紧紧只在京畿之地流通。

  一旦走出京畿之地,朝廷所印发的银票几乎与废纸无异。

  归根结底。

  一是因造假者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纵使朝廷再如何当众满门抄斩。

  亦无法阻挡胆大包天者前赴后继地涌入银票造假行列中。

  二则是因诚信二字。

  须知。

  保真与诚信二字乃是银票一物立世之根本。

  若连保真都做不到。

  又何谈诚信二字?

  也正基于此。

  许奕方才会花费无数心力,用于‘燕粮票’防伪一事。

  王大营偏僻营舍小院内。

  杨先安、吕文苏二人闻得‘可’字后。

  皆不由得大松一口气。

  “王爷,此乃燕粮票印章。”

  吕文苏略作定神,随即自袖摆中取出数枚印章。

  许奕自吕文苏手中接过数枚印章细细查看一番后不由得微微点头。

  与燕粮票本身相同。

  许奕手中印章同样做有数重防伪手段。

  “可。”

  “即日起,全力印发燕粮票。”

  许奕微微点头随即吩咐道。

  “遵令。”

  吕文苏闻言神情一正,随即郑重拱手行礼道。

  “走吧,带孤到那边看看。”

  许奕微微点头,随即将手中印章还于吕文苏。

  “王爷这边请。”

  吕文苏双手接过印章,随即伸手作请道。

  不多时。

  许奕等人出营舍小院行至另一处偏僻小院外。

  于营舍小院有所不同的是。

  此间小院外遍布全副武装的赤心卫。

  不起眼处更有数名问心百卫时刻观察着周围动向。

  “臣等拜见王爷。”

  许奕等人方一行至小院内。

  数名身着寻常衣衫的燕王府属官当即放下手头事务起身相拜。

  “免礼。”

  “有劳诸位了。”

  许奕立身于小院门旁,郑重拱手还礼道。

  在其身前的数名燕王府属官。

  大半出自于其于就藩路上所遇所寻。

  小半则是其就藩后于燕地以及周边数郡刻意所寻。

  这些人虽高矮胖瘦、年龄学识各不相同。

  但却有着同一特长。

  此特长即:‘心细’与‘擅临摹’。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宝书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从宗正寺走出来的千古一帝,从宗正寺走出来的千古一帝最新章节,从宗正寺走出来的千古一帝 宝书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宝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