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废物,卡文卡的一动不动。】

  【今天晚上争取把五百九十四章修改完毕。】

  申时过半。

  烈日半西移,炙热渐消退。

  燕军临时营寨中军大帐内。

  许奕腰背笔直如松柏般端坐于上首太师椅之上。

  似是能够轻易洞察人心般的目光静静地望着端坐于其身前书案五步外的丘林提。

  随着丘林提将自身所知有关于匈奴左谷蠡王与李光利先前数次大战的种种细节事无巨细地娓娓道出。

  许奕心中对匈奴左谷蠡王用兵章程以及狼卫整体实力等亦随之渐渐有了一更为清晰的认知。

  时间一息一息悄然流逝。

  不知过了多久。

  丘林提终是将自身所知有关于匈奴左谷蠡王与李光利先前数次大战的种种细节全部如实道出。

  “王爷。”

  “以上便是卑下所知晓有关于左谷蠡王与李司马大将军先前数次大战的一切。”

  “除此之外。”

  “卑下还有一事关左谷蠡王与李司马大将军之事需禀明于王爷。”

  丘林提缓缓自胡床之上站起身来,随即满脸届时凝重之色地面朝许奕深深俯身拱手行礼道。

  闻及此言。

  许奕那似是能够轻易洞察人心般的目光不由得微微一凝,眼睑更是于不知不觉间便已然微微低垂。

  “何事?”

  许奕稍作定神,随即面色依旧平静似水地开口问道。

  “回王爷问。”

  “卑下离营前夕曾于营寨内偶然得见周军身影。”

  “且左谷蠡王帐下中军大当户义渠锋亲自为那周军引路。”

  丘林提闻言未曾迟疑丝毫当即如实开口回答道。

  ‘离营前夕曾于营寨内偶然得见周军身影。’

  ‘左谷蠡王帐下中军大当户义渠锋亲自为那周军引路。’

  许奕闻言眼睑不由得再度微微低垂些许,心中更是不由得若有所思地暗暗思付道。

  百余息的时间匆匆而逝。

  许奕渐渐自心头万千思绪中回过神来,随即缓缓抬起眼睑再度望向立身于身前书案五步外的丘林提。

  “汝离营前可曾发生过周军将领叛变之事?”

  许奕稍作定神,随即面色依旧平静似水地开口问道。

  “回王爷问。”

  “据卑下所知。”

  “卑下离营前并未有过周军将领叛变之事发生。”

  “且王爷有所不知。”

  “那中军大当户义渠锋平日里鲜少远离中军驻营所在。”

  “夜间远离中军驻营所在为他人引路之事更是从未发生过。”

  “亦正因此。”

  “卑下方才会对此事印象格外深刻。”

  丘林提闻言未有丝毫迟疑当即满脸凝重之色地如实回答道。

  “汝离营前可曾有过周军将士叛逃之事发生?”

  许奕闻言若有所思地沉吟数息,随即再度开口相询道。

  “回王爷问。”

  “据卑下所知。”

  “自周军再度被围以来陆陆续续至少发生过上百起小规模周军将士叛逃之事。”

  “而在卑下所知晓的上百起小规模周军将士叛逃之事中。”

  “则至少有着大半皆发生于卑下离营前的半个月时间里。”

  丘林提闻言不由得微微垂首沉吟数息,随即再度满脸皆是凝重之色地开口如实回答道。

  闻及此言。

  许奕眼睑不由得再度微微低垂些许,似是能够轻易洞察人心般的目光更是不由得浮现些许莫名色彩。

  显然。

  丘林提方才所言之事无疑进一步佐证了许奕先前推测。

  百余息的时间匆匆而逝。

  许奕渐渐自心头万千思绪中回过神来,随即缓缓抬起眼睑再度望向立身于书案五步外的丘林提。

  李光利闻言低声喃喃数息,随即不由得抚须大赞。

  于军伍之人而言,重伤几近等同于身死。

  粮药短缺时更是如此。

  “明德!”

  李光利略作定神,随即朗声唤道。

  “末将在!”

  传令官李明德迅速上前抱拳应道。

  “征北将军部伤亡一百一十九人,杀敌八百三十一人!伤敌无算!”

  “即刻率人传唱各部!”

  李光利大手一挥,朗声下令道。

  “得令!”

  李明德再度抱拳行之一礼,随即转身走下指挥高台,手持中军令旗亲自唱功各部。

  待李明德等传令兵身影愈行愈远后。

  李光利再度垂首看向下方军侯。

  “转告征北将军部。”

  “战后本将军必为其部上奏表功。”

  “望其部好生杀敌,再立赫赫战功!”

  李光利面色极其郑重地许诺道。

  “遵令!”

  斥候闻言当即抱拳领命,随即告退而去。

  待斥候身影彻底消失于指挥高台前方后。

  李光利面上笑意飞速退散。

  短短数息间便再度恢复至方才的面无表情。

  不多时。

  俞亚夫部、公羊路部、林贺云部、庄三喜部战况陆续禀至中军。

  若是此战之地非漠北,亦非鸣狐山。

  那么白日里这场战役,定可称得上大获全胜。

  只可惜。

  此战之地乃漠北大地,乃敌军重重包围下的鸣狐山。

  待最后一名通禀斥候的身影彻底消失于指挥高台周边后。

  李光利面色肉眼可见地凝重起来。

  ‘战死近千人,杀敌三千余,伤敌无算。’

  ‘此等攻势......’

  ‘佐敦、木良哈,当真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啊!’

  李光利满脸凝重地低眉望向鸣狐山下。

  目之所及。

  赫然可见一条条火龙正源源不断地朝着五条必经之路行来。

  ......

  亥时许。

  夜色渐已深。

  鸣狐山周军东南防线。

  高强度指挥作战近乎整整一昼之久的征北将军李凌。

  终是难掩心神疲倦。

  身披大氅斜靠于木椅之上昏昏睡去。

  与此同时。

  代主巡防的家将李忠率二三十名亲卫穿过一个又一个鼾声大震的军阵。

  不徐不疾地行至最前线驻防四伯旁。

  待巡视无误后。

  李忠随即跨过防线,径直地朝着防线外行去。

  整个东南防线五百步内。

  零星分散着至少六七十名军中斥候,用以防备匈奴夜袭。

  然而。

  就在李忠行至百步,即将抵达最近斥候身旁时。

  东南防线三里外忽起无数火把。

  见此一幕。

  李忠不由得面色一凝。

  然而就在其凝神细望之际。

  那无数火把竟缓缓组成数条猩红火龙。

  且正缓缓朝着东南防线行来。

  “即刻号笛示警!”

  见此情形。

  李忠当即沉声下令道。

  “遵令!”

  身旁亲卫中的两名号笛手闻言当即抱拳领命。

  话音落罢。

  两名号笛手快速自腰间取下唢呐用力吹响。

  数息后。

  道道好似足以裂石流云般的高昂唢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炸响整个东南防线。

  唢呐声一起。

  东南防线上的震天鼾声迅速戛然而止。

  数百名睡的格外深沉的李凌部士卒闻声无不迅速爬起,飞速列阵集结。

  而东南防线五百步内的军中斥候。

  亦于高昂唢呐声中快速起身后撤。

  与此同时。

  临时充当指挥高台的凸起岩石处。

  李凌于唢呐声响起的一瞬间猛然睁开双眼。

  随即快速起身望向防线最前列。

  见防线最前列并无敌军身影后。

  遂快速向前望去。

  目之所及。

  赫然可见一条条猩红火龙正不断地朝着东南防线行进。

  ‘明火来攻!’

  见此一幕。

  李凌面色肉眼可见地凝重起来。

  所谓夜袭。

  往往皆是趁其不备、攻其不意。

  倘若一方夜间明火来攻。

  那么夜袭也便成了夜战。

  凡夜战,无不血流成河,无不不死不休。

  “将军!”

  “匈奴明火来攻!”

  就在李凌面色极其凝重地观察着下方敌情之际。

  家将李忠快步自最前线飞奔而至。

  “即刻持吾令至中军!”

  “禀明大将军此地敌情!”

  “请大将军务必调兵来援!”

  李凌闻言当即自腰间取下将印递予李忠。

  其虽无从得知来攻敌军具体兵马数量。

  但以燃起的火把来看。

  此番来攻敌军数量必然不下五千之数。

  而以己部兵马以及现有军械、山石、木桩等物的储备来看。

  绝无可能挡得住如此数量的敌军。

  “遵令!”

  李忠闻言丝毫不敢耽搁,接过将印后快步转身离了凸起岩石。

  径直地朝着中军所在之地狂奔而去。

  狂奔途中更是不断地褪去周身甲胄。

  非是其不愿骑乘战马。

  着实是整座鸣狐山除中军所在之地外。

  余地皆不适合跑马。

  甚至于有时候跑马远没有狂奔来的快。

  一刻多钟后。

  周身甲胄仅剩腿部胫甲的李忠手持征北将军印气喘吁吁地奔至中军。

  抢过一匹战马后李忠翻身上马猛夹马腹而行。

  “东南防线紧急军情!”

  “速速避让!速速避让!”

  “东南防线紧急军情!”

  “速速避让!速速避让!”

  李忠纵马狂奔,行至中军指挥高台百五十步外。

  待验过将印后,遂在数名中军亲卫的引领下快步行至指挥高台下。

  “禀大将军!”

  “东南防线匈奴明火来攻!”

  “还请大将军调拨援军!”

  李忠抱拳行礼,快速上禀道。

  “匈奴明火攻东南防线?!”

  指挥高台之上的司马大将军李光利闻言‘腾’地一声离了太师椅。

  随即垂首看向李忠,紧锁着眉头沉声问道。

  “回大将军。”

  “匈奴明火攻东南防线!”

  “此时敌我双方极有可能已经交战!”

  “还请大将军速速遣兵来援!”

  李忠心急如焚地大声重复道。

  “可知敌军兵马几何?!”

  李光利恍若未闻,再度沉声问道。

  “回大将军!”

  “以火把来估,敌军至少五千兵马!”

  心急如焚的李忠闻言再度大声回答道。

  李光利闻言不再理会李忠,遂转身看向南方防线。

  目之所及。

  赫然可见数条密集火龙兵分两路径直地朝着东南、西南两道防线行去。

  自中军指挥高台向下望去。

  虽可见火龙密集,但却因距离过远,极其难以估算匈奴大致兵马数量。

  “大将军!”

  “东南防线白日一战过后,可战之兵仅剩千三百余人。”

  “且事先所集山石、滚木等物白日一战过后,仅寻回半数。”

  “若无兵马来援,东南防线危矣!”

  “还请大将军调拨兵马,援东南防线啊!”

  见李光利久久未言,心急如焚的李忠不由得出言相催。

  “师元格何在!”

  李光利缓缓转过身来,却未曾看向台下李忠一眼。

  “末将在!”

  中军曲长师元格闻言当即出列抱拳行礼道。

  “着汝曲即刻增援征北将军部!不得有误!”

  李光利沉声下令道。

  事到如今,整个鸣狐山周军各部兵马已然是那一根绳上的蚂蚱。

  一荣俱荣姑且谈不上,但一损俱损却依然是板上钉钉。

  李光利又岂会坐视东南防线失守?

  “遵令!”

  中军曲长师元格闻言当即抱拳领命。

  “此去务必以征北将军马首是瞻!”

  “征北将军令便是本将军令!”

  李光利微微一顿,随即再度沉声吩咐道。

  其深知论军事才能以及指挥作战。

  十个师元格怕是也难抵一个李凌。

  如此一损俱损的形势下,李光利又岂会再使绊子。

  “遵令!”

  师元格闻言当即再度抱拳领命。

  话音落罢。

  师元格快步走下高台,随即径直地朝着己部兵马行去。

  面有难色的李忠犹豫数息,最终却只能无言叹息一声。

  随即紧随师元格而去。

  李光利方才最后一言,一方面是在叮嘱师元格此战须以征北将军李凌马首是瞻。

  另一方面却在无形之中堵住了李忠继续求援之言。

  身为李凌亲信家将的李忠,又如何听不出李光利言外之意?

  一刻多钟后。

  中军曲长师元格率本曲五百兵马离了中军。

  待师元格、李忠等人身影彻底消失于中军后。

  李光利缓缓收回望向师元格、李忠等人的目光。

  随即再度看向南方防线。

  目之所及。

  隐隐可见东南、西南防线上的敌我双方似是已在交战。

  ‘究竟何处为主,何处又为佯?’

  李光利目光不断地往来于东南防线、西南防线之间。

  其之所以仅仅调拨五百兵马援助李凌部。

  并非是因不舍手中兵马。

  一损俱损情形之下,纵使中军兵马因增援各部而伤亡过半。

  李光利亦不会有丝毫的心疼之色。

  而此番之所以仅仅只调拨五百兵马增援李凌部。

  其核心原因便在于李光利暂无法分别出哪道防线为匈奴主攻,哪道防线又为匈奴佯攻。

  白日里的一战看似交战双方打的极其惨烈。

  但李光利心中却格外地明白。

  白日里的一战,只不过是佐敦、木良哈二人的一次试探罢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宝书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从宗正寺走出来的千古一帝,从宗正寺走出来的千古一帝最新章节,从宗正寺走出来的千古一帝 宝书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宝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