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元佑三年七月初,韩明为首的北伐军和蔡确、章惇为首的经略使司开启了北境驻防大会。

  主要议题是关于新成立的河朔路、幽蓟路、辽东西路、辽东东路四路的防区划分和驻防人员。

  朝廷对于新收复的四路之地是极其重视,否则也不会将蔡确、章惇、曾布三位参知政事级别的派往北境统管当地。

  “...对于四路驻防问题,本王认为关键点在于辽东西路的人选上...”

  韩明站在幽州府衙门大堂中,看着巨幅的军事地图缓缓开口。

  韩明的想法众人都明白,辽东西路统辖整个辽西走廊,府县不多,但是位置极其重要。

  它是联通关内和关外的必经之地,一旦辽西走廊丢失,那么关内和辽东就会丧失联系,使得辽东有孤悬海外的可能。

  “因此本王向官家和朝廷提议,选一能臣强将驻防辽东西路,确保关内外稳定。”

  韩明拍拍辽西走廊的位置,没多做陈述,直接开口下令。

  “王韶!”

  “下官在!”

  听到韩明叫自己名字,这位军中大佬立马起身行礼。

  “朝廷本想直接安排四人统辖北境,但本王担心辽西这个节点,因此特意点了你。”

  “辽东西路的经略使就由你来出任,一应军政问题你要处理好。”

  韩明看着这位老友,轻笑开口。

  “谢殿下栽培!”

  王韶现在属于能者多劳,自从中进士之后开启游历山川的旅途,结果还没潇洒几日就撞见韩某人,这一辈子的劳碌牛马正式上线。

  二十多年间他是镇守西北,抵御西夏、消灭吐蕃、西征西域。

  当过一州刺史、一路转运副使、西域都护府大都护,现在还要接着当经略使镇守东北。

  他这大半辈子,全给韩某人打工了,这还不算,回头他还得说句谢谢。

  毕竟镇守地方辛苦,但是奖赏封赐也一点没少。

  王韶现在也是地方‘节度使’一级的人,堂堂使相的人物。

  若不是地方还需要他,韩明早就像调薛向一样,把他调回京师坐镇枢密院了。

  谁还会让傅尧俞那位老爷子天天累的跟条狗,频频向官家写辞官奏疏。

  “别说这些表面客套话,若不是边境需要,真舍不得你二十余年坐镇地方,连回京看看都没机会。”

  韩明这是真心实意的话,对于王韶这位老部将,他还是有些过意不去。

  “殿下哪里话,臣子本应为国为君分忧,下官有一身才能被朝廷和殿下相中,就是我的福分。”

  王韶是真的很感激韩明,若不是这位上司屡屡看重提拔,他最终能否有今日之权势,还不得而知呢。

  “行,这话本王爱听,多余的没什么要嘱咐你的,毕竟你也算耕耘西域多年,区区一个辽西走廊当不在话下。”

  “另外本王向朝廷给你申请了一份大礼。”

  韩明将一封朝廷文书递给王韶。

  “这是?!”

  王韶瞬间眼神一亮。

  “调兵文书。”

  “朝廷对于辽西走廊极其重视,你可以在除静塞军和神机营外,任意挑选将士组成边军。”

  韩明的话让所有人都震惊不已,朝廷这也太看重辽东西路这一路了。

  “那下官就不客气了...”

  王韶刚要开口谢恩,一旁的蔡确、章惇和曾布立马起身阻拦。

  “子纯兄且慢,你先不着急,先让我们把副手确定好不?!”

  蔡确三人纯文官出身,不涉军事,就等着从北伐军里挑名帅强将做副手镇守,可别让王韶全给挑走了。

  “哈哈哈...”

  众人仰天一阵大笑,就是是诸将,头一次觉得自己还是有点本事地位的,要不然这些宰执干嘛要抢他们。

  “不是,这是朝廷的旨意...”

  王韶刚要回击,蔡确立马拉着章楶开口:“质夫就随我吧!”

  一看蔡确都伸手抢人了,章惇和曾布也不惯着,前者拉住猛将燕达,后者想拽种谔,结果脱手了。

  “你们这帮人啊!”

  韩明哭笑不得的指了指他们。

  “子正(种谔)不能随你,他接下来要顶替子纯(王韶)回防西北驻守,子宣兄(曾布)另择他人。”

  韩明出口,曾布也就放弃了,最后是燕达举荐自己好友王恩,这样才平息众人的纷争。

  “既然都得到心目中想要的将帅,那本王最后做个总结。”

  “持正(蔡确)、质夫(章楶)二人任务最重,你们的防区在辽东,需要和当地的女真等族尝试合作共同治理地方。”

  “最好的方式是将女真等少数民族汉化为宋人,这点主要在于文教方面,明白吗?!”

  韩明看着蔡确、章楶说道。

  “下官等明白!”

  蔡确、章楶立马抱拳出列行礼。

  “河朔路方面由子厚(章惇)和逢辰(燕达)驻防,你们的任务就是抵御关外草原,尤其是辽国新组建的西南招讨司。”

  韩明重点指了一下丰州一带。

  “下官(末将)明白!”

  章惇和燕达起身接令。

  “幽蓟路情况特殊,是作为连接河朔路、辽东西路的主要地区,尤其是榆关,这是燕辽的根子,所以子宣和泽之要重点看护。”

  “本王这里给你们再多安排一人。”

  “张樵!”

  防守达人的张樵立马起身行礼。

  “这位可是被誉为‘大宋之盾’的男人,你们可要好好用他守榆关。”

  韩明这句话一出,众人哈哈大笑,张樵也第一次有些不好意思的讪笑。

  “下官(末将)得令!”

  曾布和王恩立马拉着张樵开始闲聊。

  看着堂中热烈的氛围,韩明的心中终于落下一块大石。

  北境的驻防有这几位能臣强将相互配合,外加长城防线的日夜赶工,接下来大辽的好日子算是到头了。

  “那个...殿下,辽军那边最近状况频发,咱们需不需要掺和一手?”

  高遵裕虽然想辞官退役,但是还想最后再来一梭子。

  尤其是辽国最近动静不小,高遵裕本身也参与到韩某人的那些破烂事里,因此想着问问什么情况。

  “辽国目前分为两派,以耶律浚为首的帝党基本扫除上京道、东京道中北部的叛乱,并且稳定了西京道剩余土地。”

  “而以耶律乙辛的相党则是以先皇耶律洪基的遗旨为由,公开拉拢前皇族的部分势力支持,如今占据中京道和耶律浚对峙。”

  听到高遵裕问话,监军李宪先回答了目前辽国近况。

  “怎么,想浑水摸鱼?”

  韩明知晓高遵裕的想法,但是对于辽国,他现在真觉得没什么意思了。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还是由得他们乱为好。”

  郭逵和韩明想法一致,静观其变。

  “说不得咱们入场,会让耶律浚和耶律乙辛联手呢?”

  顾廷烨没参与韩明的暗部战略,因此有如此想法也对,众将也赞同这一点,纷纷支持。

  只有高遵裕和刘昌祚两人脸色古怪,看着韩明没表示,立马闭口不言。

  “老高,老刘,你俩要是没事做,不妨到枢密院,给本王打打下手。”

  韩明这话表面上是给他俩找活干,实际上是变相给他俩一个承诺,一个临退役之前加官的许诺。

  “那老高俺就谢谢殿下了。”

  高遵裕和刘昌祚对视一眼,心里头一喜,抱拳行礼。

  众将没顾上他二人的喜色,纷纷各自成团,闲聊起军事问题,蔡确几人也开始讨论接下来的北境边防等问题。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宝书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穿越知否,我成了韩章孙子?,穿越知否,我成了韩章孙子?最新章节,穿越知否,我成了韩章孙子? 宝书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宝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