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南郑,大将军府。

  “费公,您还在犹豫些什么啊?”

  卫将军姜维立于堂下,言语很是急切。

  “如今逆魏朝局不稳,夏侯献专权独揽,我早有预言会有起兵反叛......”

  “现如今河北传来的消息千真万确,毋丘俭携数万大军南下,夏侯献率军赶赴河北平叛,此乃天赐良机。”

  “你我驻守汉中多年,人马精锐、粮草充足....何不领王师,一举克复中原,再兴我大汉基业,以报答陛下恩德,实现丞相遗志?”

  “伯约,稍安勿躁。”

  面对言之凿凿的姜维,费祎却依旧不紧不慢:

  “蒋公、董令君相继去世,我朝堂内部暂无人可堪重任,伯约难道不知?”

  出身西凉又是行伍出身的姜维,可没费祎那般儒雅,如今他是卫将军,同对方共录尚书事,奈何对方始终把他当属官一般压制。

  当即,姜维愤然道:“人生短暂如白驹过隙,如何能蹉跎岁月!?费公,我今年都四十六岁了.....”

  “那年丞相在我这个岁数时,便出师北伐,而今我等却如此碌碌无为,岂不愧对丞相再造之恩!”

  费祎并未被对方的情绪带着走,反而说:“我等文治武功都不及丞相半分,丞相都做不到的事,更何况我等?”

  “既知不可为,不如保国治民,敬守社稷,以其功业等待有能者去继承,不要以为希冀侥幸而决成败于一举。若果不如其志,悔之无及。”

  姜维见软的不行,只好来硬的。

  “你我如此争辩,徒费口舌罢了,不如将此事报于成都,由陛下决断?”

  费祎闻言,缓缓抬头看向姜维。

  如今确实不能以部将的身份对待他,毕竟姜维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国内主战派的立场。

  他这个大将军要小心拿捏着分寸,平衡各派系之间的矛盾,否则即便是不劳民伤财,自己内部先乱了起来,也绝非他所愿。

  “伯约,且坐....”

  费祎稍作安抚,待对方坐下才缓缓开口:

  “当年丞相于隆中为先帝定策,言‘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我并非愚钝之人,自然知晓‘天下有变’四字,可遇不可求。”

  “这样吧,我派人修书送往武昌、建业,孙权虽死,全琮、诸葛恪却并非甘于庸碌之主。”

  “若能达成统一战线,伯约可率兵入凉州,相机图之。”

  费祎终于松口,姜维不免喜色难藏,可他还未及开口拜谢,费大将军却又补了一句:

  “莫急....我还是那句话,以倾国之兵北伐,只会徒增疲敝,此番我只能给你一万五....言尽于此,伯约好自思量。”

  方燃起的熊熊之火骤然熄灭,姜维肉眼可见的失落,后拱手拜谢,转身离去。

  ..........

  武昌,相国府。

  河北的消息传来后不久,蜀汉的信使又接踵而来。

  老实说,自孙权死后,江东一分为二,吴国便与蜀汉没有了所谓的盟友关系。

  去年步氏请西蜀援兵是私人之举,并非是武昌朝廷的意思。

  不过全琮从不是一个温和派,别看他主政朝堂以来从未有过对外征伐,那到底还不是因为内部不消停。

  先不论去年诸葛恪的大兵压境,就今年而言,交州便发生了多次叛乱。

  虽然交州蛮夷不足为惧,全琮只将衡阳郡的督军都尉陆胤暂表为交州刺史、安南校尉,前去平叛。

  陆胤恩威并施,很快止息叛乱,降者五万余家,州境复清。

  但此刻全琮却不敢贸然出兵,以免内部再次发生混乱。

  而且,他还忙着在做另一件事,一件比这所谓天赐良机更为重要的事。

  “楚公,陛下派人来询问,世子的人选何时能定下,陛下言:此乃关乎国本,须早日定夺,以安群臣之心。”

  “孤知道了,你先出去。”

  全琮无奈地摆了摆手,随后捏着眉心,表情很是惆怅。

  皇帝一个小娃娃,他哪里会知道这些!

  分明是大虎假借皇帝名义派人来给自己施压的!

  要知道,全琮一共有四个儿子。

  长子全绪、次子全寄、三子全怿和幼子全吴。

  其中长子和次子是前妻的儿子,按理说作为嫡长,全绪又手握夏口兵权,于情于理他应当是世子。

  虽然全绪并非是什么大才,但至少不是无能之辈,全琮心里是偏向全绪的。

  然而要命就要命在,全绪不是她孙鲁班的儿子。

  大虎一直在暗示他,要立全怿为世子,全琮却屡屡推辞,称此事暂缓。

  但一直推辞也不是个事,此时全琮终于明白当年孙权的那种心情。

  身居高位之人,很多事情都是身不由己。

  不过想起了孙权,全琮心中先是升起了阵阵愧意,被对方栽培多年,如今却要夺人基业。

  然而这种愧意很快便消失了。

  全琮毕竟快六十岁,哪里有时间去伤感往事,想起了孙权,他忽然觉得可以用立世子一事,来逼迫群臣站队。

  他自己也就罢了,他不想自己的儿子一辈子都被大虎遥控。

  此刻,他愈发的认同孙权了。

  “楚公,司马师到了。”

  全琮收起思绪,定了定神:“宣。”

  很快,司马师来到堂内。

  其实全琮如今虽贵为国公,但他依旧在武昌的相国府居住。

  这相国府以前是陆逊的宅子,全琮稍微翻修了一下便入住了。

  这并非是全琮是个不愿大兴土木的善人,而是因为江东的人口、财富大半在下游的扬州,荆州实在是财力有限,而他本人也不愿去长沙那种地方。

  “子元。”全琮抬眼看向堂下的男人。

  近来全琮总乐意找司马师问计,原因很简单,此人在江东无根无萍,没有多余的利益牵扯。

  所以全琮上来便直入主题:“你觉得孤该立谁为世子?”

  司马师言道:“自古以来,废长立幼乃取祸之道。”

  全琮轻笑一声:“子元不必说这些冠冕堂皇的话,你应当知道如今的关节在何处。”

  司马师复言道:“绪公子略有根基,日后可自成一派,不必担心大权旁落。”

  “好。”全琮喜欢司马师的爽快,又问道:“那子元来说说,北面的事情,你有何看法?”

  “良机。”司马师只道两字。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宝书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生夏侯,从街亭开始,重生夏侯,从街亭开始最新章节,重生夏侯,从街亭开始 宝书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宝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