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台下一个人正借助一根竹竿朝上爬,竹竿一头搭在窗台上。

  那个人正爬着,看见蜡烛的光就抬头朝上看了一眼。

  卧艹!这绝对是付娘娘大女儿的情人来了。

  “下去。”刘晓玲对窗台下的人头小声道。

  下面的人终于伸手把住了窗沿,深深喘了口气,然后使劲曲臂朝上翻。

  刘晓玲只得伸手按在了对方的头顶上,使劲朝下压。嘴里说道:“错了!今天你的情人不在这间屋。”

  被按住头顶的后生听着陌生的语言,终于也发现不对了,不再使劲朝上。

  “过几天再来。”刘晓玲道,也不知道对方是不是能听懂,手里还在朝下按。

  后生终于被刘晓玲按得松了手,顺着竹竿滑了下去。

  后生抬头看向花楼的窗户,蜡烛映照的脸很陌生。

  不是付蓉花啊?

  后生想想今天摸黑走了七八里路,居然没能上得了花楼,就想问问,付蓉花在哪里。

  刘晓玲哪里听得懂后生的话,只是朝他摆手让他赶紧走。

  后生看着窗户上不断摆手的身影,终于俯身从地上捡起竹竿消失在黑暗里。

  也不管那后生会不会去而复返,刘晓玲把蜡烛灭了,一闪身进了空间,还是里面睡着舒服。

  第二天,卢俊三人起来梳洗,华子带着几人过来。

  “卢大哥,怎么没睡好的样子?”华子看着卢俊三人。

  卢俊黑着脸,那两个人嘿嘿笑了起来。

  卢俊是带了老婆的,昨夜本可以不受那份罪。但是,规矩在那里,卢俊连楼都上不了。所以,两人觉得自己虽然也受了罪,但是可以嘲笑一下卢俊。

  华子不明所以,在一旁道:“卢大哥,只有这边的这个人懂汉话,我们在那边没法交流。看今天怎么安排?”

  卢俊把脸擦干净,看看四周,老曹还没来,估计昨天辛苦了。

  “等会再说。”

  刘晓玲也起来了,下楼洗漱。

  看卢俊脸色不太好,问他道:“昨天睡了猪圈吗?这么不高兴。”

  旁边几人全都大笑起来。

  这里没有早饭的习惯,等老曹出来,卢俊和刘晓玲便去和他商议今天的安排。

  “兄弟,这条路还有一里路就走不了车了。”

  说话间,华子过来递了一根香烟给老曹,然后华子又给他点上。

  “嗯?”

  华子手里的正是一次性打火机。昨天晚上也用过,但是房间里面光线黯淡,没看见样子。

  现在是在室外,一次性打火机那透明的浅绿色外壳,一下子就吸引了老曹的目光。

  华子愣了一下,随手就把打火机递给了老曹。

  “送你了。”

  老曹站起身恭恭敬敬地双手接过,然后高高兴兴地在手里把玩。想起人家还等着他说话,赶紧又把打火机放进口袋。

  “谢了!”老曹对于这群汉人的大方豪爽心中感到很高兴,认为是可交的朋友。

  “前边道路的尽头就是湖边,有以前的兵营和仓库,现在成了集市。我那些跑商的朋友都有马,你们可以雇佣他们。”老曹看看卢俊。

  “价格合适的话也可以。”卢俊点头道。

  “兄弟,你放心!有我在,不会让你们花冤枉钱的。”老曹双手拍了拍卢俊的肩膀,笑道。

  刘晓玲在一边看着,不明白卢俊他们为何跟老曹一下子关系就很亲密的样子。

  “反正我没事,这几天就跟你们当个向导吧。”老曹站起身就要卢俊跟着他走。

  华子见了,也跟了上去。跟他同屋的四个人也跟着走了。

  刘晓玲不想出面就留了下来。

  转眼看见付蓉花,想起昨天晚上坏了人家的好事,便过去与她交谈。

  然而付蓉花也不懂汉话,跟刘晓玲比划几下仍是没法交流。

  等到老曹带着卢俊他们回来,说是已经雇佣了五个当地人和10匹马。当地人要准备草料和帐篷等其他东西,明天一早出发。

  “曹大哥,这些孩子怎么称呼你?”刘晓玲好奇。

  “她们啊?他们叫我阿达。”

  “她们都没有读过书?”

  “读啥子书哦,老师都没得一个。”老曹在外跑商,自然知道汉人小孩是要读书的。

  “你们有文字没得喃?”刘晓玲曾经去过丽江,知道纳西族有东巴文字,有点像甲骨文字。

  “有啊,你们叫东巴文,只有我们的智者东巴们才会写。”老曹道。

  刘晓玲道:“曹哥,你说在这里办个小学如何?娃娃们不读书始终不是那么回事啊。”

  “前两年县里面来人看过。说是准备在这办个小学,结果走了到现在都没得个消息。”老曹道。

  当时老曹是翻译,全程陪同县里的考察。但是县里来考察的人走后就再也没了消息。

  没有办成小学的原因有几个。这里的老人们不太重视孩子读书的事,县里面好像也拿不出钱来盖学校和宿舍,而且没有老师愿意来这么艰苦的地方。

  实在是交通不便,老师来了怕一年都回不到家一次。

  刘晓玲听到这里,想了想,咬了咬牙。

  “卢俊,你跟我过去,我有话说。”

  两人来到一边说话,华子和其他人都去围着老曹,听他讲这里奇异的风俗。

  “卢俊,我想在这里建个小学。”刘晓玲对卢俊道。

  “建小学简单,只是来的时候你也看到了,路况这么差,交通不便,没有老师会来的。”

  “那就修条路进山。”刘晓玲刚才已经想过这个问题,之所以咬牙就是因为要大出血花大钱。

  刘晓玲并不是突发奇想。

  对于帮助贫穷地区建学校的事一直都是刘晓玲想做的事。以前一直没有想好何时从哪里开始。今天她终于决定了,就从这里开始。

  “从里程看,西昌过来到这里有270公里,每公里按30万的造价,就要800万。还有学校和住宿楼,老师补贴还不算。这就要将近850万。你考虑清楚。”

  “没有这么贵的造价,我估计花600万就差不多了。”刘晓玲道。

  “再说,公路可以从县城开始修,这样就只有100公里不到。”刘晓玲的意识在空间里翻着地图道。

  “嗯。我说过支持你败家的,也不管路多远钱多少。”卢俊握住刘晓玲的手笑道。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宝书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生六零之带着村民奔富裕,重生六零之带着村民奔富裕最新章节,重生六零之带着村民奔富裕 宝书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宝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