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艳伸手拍了拍看起来不大干净的几处,那都是被刘晓玲用颜料“污染”过的。

  “拍不掉,我刚才试过的,应该是鸭毛本来的颜色。”邱红梅道。

  “哦。”梁艳转身就开始翻找自己的棉背心。

  有棉衣,年轻女孩子就没有再穿棉背心的,都用来压箱底了。

  梁艳一边灌装着自己的棉背心一边听邱红梅和刘晓玲商量怎么做羽绒裤。她觉得穿羽绒裤怕是会痒,万一毛杆钻出来了呢。

  “不如做护膝,又简单又保暖。”梁艳建议道。

  “这些棉花你们要不要?”梁艳突然问刘晓玲和邱红梅。

  “嗯,不要了。”刘晓玲道。

  从三人的棉背心里掏了不少的棉花出来,因为都没穿过,堆在那里看起还很蓬松。

  “我收起来了哈。下回喊老李带回老家去。”梁艳开始收拾起棉花来。

  “对了。艳子,你们老李家经济条件如何?”邱红梅问道。

  “农村的,就他一个人参军出来,屋里头还有长辈跟妹妹和弟弟。经济条件不算好。”梁艳道。

  这是看起李连长这个人了。

  “他们家里人对你如何?”刘晓玲道。

  “对我当然好。再怎么说我也是有工作的,人还长得乖。”梁艳把收拢来的棉花扎成个包袱放在床边,完全不管邱红梅在一旁作呕吐状。

  “明天上班的时候我拿给老李,让他寄回去。”

  “等两天化英就回来了,她肯定也是要换鸭绒,把她的棉花收集了一起拿给李连长。”刘晓玲道。

  “对哈,英子也要回来开学了。”

  三个人在寝室烤着火,窸窸窣窣的做着针线活聊着天。

  第二天是星期六。

  中午,周化英回来了。

  “周老师,回来了呀。新年过得愉快?”邱红梅知道这次劳新没有跟周化英一道回去。

  “个死劳新,叫他跟我一道,他说没时间。害得我在家里一点不好玩。”周化英道。

  “我的天,周老师,你这寒假再短也有二十多天,劳新确实没有时间陪你。”邱红梅道。

  周化英依旧不解气,道:“也没见他来江边接我。”

  这下谁都不好接话了。

  刘晓玲试探道:“回来前你给劳新打电话没有?”

  “忘了。”周化英道。

  “噗嗤。”刘晓玲和邱红梅忍不住都笑了,也不再劝她。

  邱红梅过去把蒸的饭端下来,让刘晓玲过去炒菜。

  周化英道:“我下船的时候看到陈萍了。跟她聊了一会。”

  陈萍就是以前跟她们在平房同宿的青工,跟马丽华关系很好。大家搬到宿舍楼后,住一栋楼也没怎么来往。偶尔也会来串一次门。刘晓玲从港岛回来时来过,找刘晓玲带棉鞋时也来过。

  从渝都出发到广明厂的下水船在广明厂停靠后,还要继续下水停靠一个码头再打转返回。所以,周化英下了船,陈萍还得等这班船返回才行。

  “哦,你们说了些啥子?”刘晓玲问道。

  一般说来,周化英和陈萍见面最多也就是打个招呼。现在特意说起来这件事,想来应该有啥事。

  “她家里人有人生病,她回家去看病人。我见她吞吞吐吐的,想着是不是差钱,就借了些给她。”

  “哦。”邱红梅和刘晓玲知道陈萍家庭条件一般,每月发了薪水都要寄回去一些。现在家里有人病了,手里肯定没啥钱。

  刘晓玲在心里记着了这件事,心想等陈萍回厂的时候,自己再借点钱给她。

  说实话,刘晓玲心里很看得起陈萍的性格以及为人处事。

  下午,刘晓玲和邱红梅继续上班。

  临走时把剩下的鸭绒拿出来让她自己填充到棉背心里面。

  “好啊,怪不得看你两个都没穿棉衣,我还以为你两个是白市驿的板鸭——干绷。结果是有秘密武器。”

  白市驿是渝都附近的一个小镇,以板鸭为特产。

  “棉花不要丢了,给艳子留起。”邱红梅道。

  这时节谁会把棉花乱丢?周化英哼了一声表示知道了。

  到了技术科,刘晓玲没看见郝敏。

  张泽没有下车间,正在那里看图纸。见刘晓玲多瞟了郝敏的座位几眼,便说道:“上午下班的时候,厂办的刘副主任来找她。然后两个人就走了。”

  哦。

  今天星期六,郝敏应该是和刘副主任去渝都相亲。

  刘晓玲也没说话,任科长管考勤,郝敏上不上班都不关她的事。

  办公室的内线电话响起来,刘晓玲正想站起身过去接电话,张泽动作快,几步走过去接了。

  一般来说,一个办公室安装一部内线电话。

  一会儿就是一个电话打来,还大都不是自己的。因此,谁都不想把内线电话摆在自己办公桌上。

  刘晓玲这间办公室的电话就摆在进门的一张旧办公桌上,旁边还摆着一个烧开水的电吹壶。这电吹壶是秦书记老家生产的,是刘晓玲跟秦书记摆谈中提出方便大家烧开水,专门采购的。

  “刘秘书您好!嗯,她在,我通知她。”张泽跟刘秘书说了几句放下电话,对刘晓玲笑道:“刘科长,刘秘书请你去书记办公室。”

  秦书记这几天有点头疼。以前分配来的打都是复员退伍军人和院校毕业生。部分复员退伍军人和院校毕业生是单身不用考虑家属的安排。复员退伍军人已经结婚家属在农村的,按政策规定也不需厂方解决。

  少数的转业干部带有随军家属,因为数量少,都安排在一些辅助岗位上。譬如杨国珍这种库管员。

  但现在北方来的师傅们有五百多户,一下子带了家属和孩子过来,大都没有工作,广明厂也安置不下来。

  这些师傅们为了支援三线建设,千里迢迢来到这里,不说是背井离乡么实际也差不多。

  未成年的孩子能够读书,其他家属的工作生活,广明厂得安排好吧。

  开了几次厂办公会想解决家属安置问题,但几次开会下来,并没有什么好主意。目前厂幼儿园、绿化组、食堂、洗澡堂、水厂、乙炔站、制氧站……甚至连搬运队都安排上了,还是有许多的家属没能解决工作问题。

  秦书记今天苦苦想了一上午未得方略,还是刘秘书提醒,是不是问下刘晓玲。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宝书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生六零之带着村民奔富裕,重生六零之带着村民奔富裕最新章节,重生六零之带着村民奔富裕 宝书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宝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