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姐姐,如果你想买肉了给我说一声,我们跑那边镇上去买。”武雄文猜想刘姐姐一定是个喜欢吃肉的,便透露了这个消息。

  “镇上不是抓得更严?”刘晓玲问。

  “还没到镇上,是渝都到我们这条公路上,有个到镇上的岔路口。卖肉的一般都在岔路口卖。”武雄文平常很少跑那么远,有将近7、8里地,都是星期天不上学才跑那边。

  “记得。姐姐到时间喊你。”刘晓玲随手摸出几颗水果糖递给武雄文。

  武雄文接了,跟刘晓玲告别。

  这时广播响了,刘晓玲就听见房间里开始有了动静。

  邱红梅最先出来,估计是见刘晓玲不在出来看看。

  见到刘晓玲,邱红梅正要说话,刘晓玲对她招手,然后带她去看木盆中的鲶鱼。

  “哇!这么大条鱼。”

  看到邱红梅吃惊的样子,刘晓玲就很得意。

  陆陆续续几个人都起来了,也都知道刘晓玲买了鱼和菜。

  “中午我去买煤球,晚上大家一起吃鱼,尝尝我的手艺。”刘晓玲邀请陈萍和马丽华道。

  两人看样子是答应了,但刘晓玲怀疑晚上她两个是不是会回来吃饭。

  “一定要回来吃饭哈。第一次开伙,算是我们大家的燎锅饭哦。”刘晓玲再次邀约两人。

  陈萍和马丽华互相看了眼,这次点头的样子才有点像要回来吃饭的样子。

  “晓玲,中午你就不去买煤球了。我中午放学时带些就够了。”周化英道。

  “对呀,化英就在学校,去煤球厂也不过3、2分钟路,你难得跑那么远。”邱红梅也是这样说。

  连水带盆,怕有十来斤,只能由刘晓玲把鱼盆端进屋去了。

  怕上班的时候鱼跑出来,上面又放了块木板,压了块石头。

  三个人说说笑笑,拿着饭盒就去吃早饭。

  中午下班吃了饭回来,刘晓玲去看了下鱼。看起来还是很不错,没有翻肚。看菜有些蔫了,刘晓玲随手就洒了些空间水,不一会菜都变得绿油油的。

  看周化英两手空空,刘晓玲还以为周化英忘了买煤球的事,谁知道周化英把黄挎包提了过来。

  原来周化英想去买煤球,发现没有装煤球的东西,只能把挎包腾空,装了一挎包的煤球。

  众人笑了一阵,躺下来休息。

  哎,真是个啥都缺的年代。

  下午回去的路上,陈萍和马丽华说着晚上这顿饭的事。

  “真要回去吃?”马丽华问陈萍。

  “你说呢?人家这样说法,不回去也不好。”陈萍和马丽华都是所谓的超龄生。

  “超龄生”是渝都特有的说法,指“新三届”的学生中年龄偏大,不能进入中学读书的那部分人。

  因为文化程度偏低,所以两个人现在都在砸石子。两个人的家庭条件也不是很好,对于这样的吃喝,本能地不想参与。

  “我看那两个同学知道刘晓玲请客后的态度,刘晓玲应该是一个大方的人。不管怎样就此一次,今后不再参加就是了。大不了有些话明说,就是我们两家条件不好。”

  陈萍显然比马丽华有决断。

  “只能吃请不能请吃,这关系……没法维持。”马丽华也是道。

  晚上这顿饭,刘晓玲弄了这条鱼和几样小菜就没有再弄啥猪肉这些。

  鲶鱼是后世“球溪鲶鱼”的做法,用了很多的大蒜。

  这时渝都这边很少有人见过独蒜,陈萍跟马丽华很是为这独蒜惊奇。

  五六斤的鲶鱼吃起来有点腻人。但是球溪鲶鱼的做法,恰恰让人不觉得腻。

  吃了饭,也没有哪个同学说拿点钱给刘晓玲,陈萍和马丽华心头略定。

  不过这顿饭的效果还是很明显,起码陈萍跟马丽华不是早早就休息,而是先和大家聊上一阵。

  这里靠近厂里自己的码头,最初储存物资的库房都建在这一边。所以刘晓玲上班的库房距离她住的地方不远。

  跟刘晓玲搭档的库管员叫杨国珍,三十来岁。老公朱小平是部队转业干部,现在是厂武装部的副职。

  杨国珍文化水平偏低,耐心不好,对于库管这工作来说并不合适。但那时的人做事比较负责,杨国珍也是耐着性子在干这事。

  相比较其他的库管员跟大学生的关系,她和刘晓玲之间还算融洽。

  这不,第二天一早,刘晓玲就把昨天晚上预留的一土碗鱼给杨国珍端了过去。

  “哎呀,小刘啊,你太客气了。”杨国珍也很意外。

  看现在还没啥事,刘晓玲就让杨国珍先把鱼肉拿回家用冷水镇起。

  气温虽然有点高,但放到中午应该没事。但是吧让她先拿回家,这话透着关心与热络。杨国珍看早上还没开始忙,找了张破牛皮纸把碗盖住了就朝家里走。

  刘晓玲开始翻面前的出入库清单。

  入库清单是一份,出库的又是一份。遇到忙的时间,同时有入库和出库的,就要来回在两个清单上做记录。

  对于不熟悉材料编号规则的人来说,在清单上找对应的物资还真是不容易。毕竟每样都是厚厚的几大本。

  大多数时间都是领材料的人都站在材料堆面前了,库管员还没找到记录在哪里。

  领材料的人着急,本来翻账本就心焦,再被催促的库管员能有好脾气才怪。

  等杨国珍回来了,刘晓玲就跟她聊天,慢慢就把话题转到出入库的登记上面。

  杨国珍那是吐槽不断。

  “杨姐,既然找起来这么麻烦,为啥不改下?”

  “这个怎么改,表格都是固定印好了的。”

  “你看这个样子改一下要得不?”刘晓玲开始给杨国珍说她的想法。

  表格是固定的,肯定改不了。

  但是可以多用几个本子来记账。

  “杨姐,拼音字母会吗?”

  “会啊。”

  刘晓玲的意思就是拿一本清单记录前几位拼音声母的物资,第二本接着记录后面几位声母的物资。总共用四到五本记录本来记入库账。

  下次有人来领材料,按照物资的叫法,直接就翻对应声母那一本就简单得多。

  杨国珍越听眼睛越亮。

  照刘晓玲的办法,看起来多了几本入库账,也不过多了找对应账本的时间,工作起来却是简单了许多。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宝书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生六零之带着村民奔富裕,重生六零之带着村民奔富裕最新章节,重生六零之带着村民奔富裕 宝书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宝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