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唐老丈能将这手艺教给环卫所的老人,他们做出来的烘笼,拿出去卖,也能换得一些收入。”

  当然,收入归县衙,他们只能领工分。

  毕竟县衙还得管他们吃住,都是要花钱的。

  “回头我问问,应该是没问题。”

  “谢谢大人。”

  “不必客气。清肃,你能想到这些,你很好。”

  说明,确实在为百姓考虑。

  很尽责。

  之前秦实,仅仅是在工作,现在开始走心了。

  过了这个小插曲,乔震开始跟两人说正事。

  “我带你们挣钱,有没有兴趣?”

  蒲孙和秦实两人眼睛瞬间都亮了。

  谁会对钱没有兴趣。

  他们当官,不也都为五斗米折腰吗。

  “其实很简单,我准备养蜜蜂集蜂蜜。”

  两人同时出声:

  “蜜蜂如何养?”

  “蜜蜂还能养?”

  蒲孙倒是听过在往西偏南的地方,有人能养蜜蜂,但蜀地却少有人养。

  秦实则是第一次听说,蜜蜂还能养的。

  毕竟那一只只的小蜜蜂,扎人可疼了,挨都挨不得,如何养。

  “我曾见人用圆筒养蜂,方法不难,是这样的……”

  两人都听得入神。

  “大人,您说一只蜂筒能产三十斤蜂蜜?”

  真的假的,那做十只筒,一年收入就是三千两?

  乔震继续说“我的想法是,咱们三人一起入股,联合养蜂。”

  “要是能挣钱,以后我们就在来福县专门开辟一个养蜂产业。”

  “咱们是初创人,等产业成熟以后,只需要分钱就行。”

  秦实问“大人,可是我什么都没有啊。”

  乔大人既然自己会养蜂,为何不自己操作。

  要拉上他们两个。

  这个问题,蒲孙也有疑问。

  乔震摊牌了“因为我钱不够。”

  按照乔震的设想,第一次养蜂,前期试错需要投入大量成本。

  至少需要五百两银子打底。

  而他将来是需要把这做成惠民产业链,让养蜂产业链上的百姓都能挣钱。

  因此,他自己要成为养蜂事业的带头人和实际控制人。

  没有将商人考虑在合伙人内。

  “我现在手上有三百两,还差两百两,你们一起干吗?”

  秦家和蒲家都是小官,这几年虽攒了些钱,但一次拿出一百两,也是很肉痛的。

  而且,第一次干,风险都是未知数,万一竹篮打水一场空又改怎么办?

  蒲孙脑子里的算盘啪啪作响,过了半晌下定主意“大人,我干了。”

  投资是有风险,但乔大人向来很有成算,现在肯拉他一起入伙,一定有了周密的计划。

  跟他干,就算最后亏了,钱没了。至少和上司的关系更紧密了不是。

  秦实要更穷一些,不过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大不了就是跟着乔大人赔了。

  “那我也干了。”

  “好,既然如此,我们明天就拟个协议,一起建个养蜂农场。”

  渊朝不允许官员本人经商,但官员买地种粮食是没问题的。

  乔震与他们商量完细节,烘笼里的灰都冷了。

  唐悠悠听说这件事,已经是第二天。

  了解了乔震的计划后,她建议“地可以三家一起买,但农场对外最好还是找个农户。”

  说是农场,其实只是买一块地,建一个农家院子,作为聘请的人员住宿点而已。

  如果有现成的院子,那就更好。

  暂时挂唐老爹的名字,对外称唐老爹是主人。

  增加一层烟雾弹。

  “好,我听唐师爷的。”

  唐悠悠草拟了三份合作协议,按出资比例,乔家占六层,秦家和蒲家各占两层。

  大股东乔震拥有绝对话语权。

  每个人的份额,五年内不能转让,不能稀释。

  五年后,是否调整,三人协商。

  “第一步,买农家院子或者买地修院子,挂唐老爹名字。”

  秦实的弟弟秦斗,蒲孙的哥哥蒲学实际参与管理,拿工钱。

  乔震负责重大布局。

  需要做重要决策时,乔震三人共同协商。

  协商意见不一致,最后以乔震的意见为准。

  但乔震会尽量尊重另外两人的意见。

  “第二步,招人上山考察各个蜂群聚集的角落或者山头,做下记录。”

  蜜蜂常驻的地方,就是挂蜂筒的地方。

  “第三步,按照记录点的数量做蜂筒。”

  蜂筒,需要防水,防虫。

  乔震会,唐曲顾也会。

  乔老大和乔老二会一些,但不全。

  只不过现在唐曲顾去了镇上普及飞梭腰机,一时回不来。

  由乔震把乔老大和乔老二教会,然后二人下学后教学徒。

  “第四步,取原蜜,将山上的原蜜取一些放在蜂筒里,吸引蜜蜂筑巢。”

  取原蜜是最难的,也是最费钱的。

  大家都知道蜂蜜贵,要是不按市场价收购原蜜,根本买不到。

  “最后就是适时检查,以免被破坏或者出现其他意外情况。”

  蜂筒要放在山里的各个角落。

  野外的各种意外,很多。

  秦实提出“养蜂人,最好是就近选择,这样的话,能减少人为的损失。”

  蜂筒要是没人看着,说不定分分钟被偷。

  毕竟不管是可以做木材的蜂筒外壳,还是能卖钱的蜂蜜,都是好东西。

  “大致计划就是如此,时间不等人,寻找蜂群和制作蜂筒要同时进行。”

  教会蜂筒之事,乔震让秦实去西大街,挑选几个悟性高的年轻人。

  “他们单独由农场管吃住。”

  就相当于长期给农场打工,也计算工分。

  身上的棉服和县衙之前发的东西,等价算给农场就行。

  秦实和蒲孙的兄弟不是官,没有跟着两人上任的道理。

  从老家赶过来还需要两三天。

  “置办农家院子的事,蒲孙你这几天先抽空跑一趟,最好有现成的。”

  这样的话,等秦家和蒲家的管理人员到位,养蜂农场就能运转了。

  “农场的事,先这样安排。”

  “关于张姚两家佃户的事情,你们有什么想法?”

  这个问题困扰乔震很久了。

  秦实想问明白些“大人,您的意思是?”

  佃户欠地主的钱,依法属于地主的应收账款。

  这个时候的权利分界没那么清晰,也没有人权一说。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宝书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别瞎说!农门老太哪里懂强国,别瞎说!农门老太哪里懂强国最新章节,别瞎说!农门老太哪里懂强国 宝书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宝书网